6月28日,集美大学集聚银城实践队来到了田洋村,田洋村地处同安大道与汀溪大道连接处,西溪安全生态水系绕村而过,相映青山,成就 “远山近水田绕村”的独特城中村。田洋村“网红”党委书记陈水让和网格员小李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近年来田洋村的发展情况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
书记介绍到他在日本学习借鉴到的对于村民服务大厅的规划:取消村干部个人办公室,创设一体化集中办公模式,让村民从“上楼梯”到“少跑腿”。让村民看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日常事务办理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村庄规划全貌沙盘也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书记说,沙盘可以让村民们更直观地体验到村庄在发展。
“我是甘蔗哥,我唱甘蔗歌。做人要硬直,行事要公正……”陈水让书记说,甘蔗是老一辈田洋人的经济命脉,田洋村种植甘蔗的历史也有数百年之久,现在成为了田洋“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田洋特色“甘蔗哥”卡通形象的乡村IP也应运而生。同时,每年举办的田洋甘蔗文化节让原本安静的村落热闹了起来。
陈水让书记在向实践队介绍信息 陈水让书记与实践队合影在村部二楼参观两委会议室、谈心谈话室、老旧物展示厅、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厅,了解田洋历史文化、田洋村古史与起源、乡村振兴智囊团等内容时,实践队员们发现在老旧物展示厅中展示的老物件都是村民们自发提供的,同时,服务大厅还提供了帮助村民保留并展示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物件的机会。队员们纷纷称赞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连接,深深感受到了互动合作的温暖。
当天下午,实践队走进村民家中,近距离感受田洋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道路的探索成果。一路上独具特色的旧居和黄砖古厝让队员们驻足,修旧如旧,焕发光彩的旧民居不仅为乡村“留文、留旧、留魂”,还吸引了一批艺术家们来此设立工作室,筑巢引凤,盘活古厝资源,以艺术活化乡村,借此增添田洋的魅力和人气——这是党委书记陈水让和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徐少杰的共同思路。古厝散发出的活力,艺术家们的到来,让村里原本古老破败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田洋村创新“加减乘除”党建工作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引进艺术、激活乡村,把艺术做到田间去,走出一条具有田洋特色的“艺术+生态农业”多元发展道路,近年来,田洋村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田洋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擦亮“爱在田洋”党建品牌。
村中有一位叫陈华侨的老爷爷,他原来是一名铁道兵,在交谈时,他亲切的给队员们展示各种荣誉奖章和荣誉证书,在陈爷爷置顶的微信群聊里,有一个叫做“1435铁军”的群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1435mm是铁路标准轨距,用这个数字作群聊名称,体现出老党员们对于过去部队生活的怀念。
实践队员与陈华侨老爷爷在交谈实践队员们与陈华侨老爷爷合影
集聚银城实践队队员张飞强心得体会:作为乡村振兴实践队的一员,我在厦门市同安区田洋村实践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深刻的感悟和收获。首先,我感受到了田洋村科举文化的氛围,田洋村是一个典型的闽南农村,明清时期出过两名进士和许多举人,书香氛围尤其浓厚。其次,田洋村的建筑风格独特,风景优美,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看到了农村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田洋村已经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村发展成为一个省级文明村。这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我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任务,更是一个全面的社会发展过程。在田洋村,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潜力和机会。我认为,只有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让村地区真正实现繁荣和发展。最后,在走访田洋村田地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当地农民发展经济的产业链,尤其是在果蔬方面尤为重要,瓜果蔬菜物产丰富,其中甘蔗更是成为了田洋村带动经济主要产品。这让我对田洋村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次实践,我意识作为乡村振兴实践队的一员,我有责任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三下乡走访实践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和收获。我会把这些经验和感悟带回到学习工作中,积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7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