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厦门7月1日电(通讯员 欧韦)6月29日,集美大学“颐养一站式,智惠厦门行”实践队走进黄厝老年公寓和江头街道(吕岭)养老照料中心,与专业人士和老年人近距离接触和交流,深入了解智能穿戴设备在老人群体中的佩戴使用情况。
热情接待,学习交流
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黄厝老年公寓,公寓负责人进行热情接待和亲切问候,实践队队员们在负责人的引领下进入会议室落座休息,并与公寓负责人在会议室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关于智能穿戴设备在公寓老人群体中的佩戴使用情况,负责人指出绝大部分老人都没有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只有少许老人曾经有佩戴过。其中她提及政府曾经有给公寓捐赠过普通佩戴手环,但仅仅只是提供个人信息和家属联系方式,方便家属或者公寓照护人员尽快找到走失老人。随后负责人提出一些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个人观点,她认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属重视程度。同时当今社会仍然存在部分落后传统观念,一些老人认为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甚至觉得还会妨碍他们的日常活动,所以老人们的心理抵触情绪也会影响智能穿戴设备的推广使用。
图为实践队与公寓负责人探讨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层层深入,拉近距离
此外,负责人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认为老年公寓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比较强烈,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可以弥补照护人员的服务缺口,减少她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紧急情况救助风险,提前预防,实现个性化服务。但是由于智能穿戴设备的成本较高、性能欠缺、政府补助资金较少、失智失能老人佩戴困难等等一系列问题和阻碍,很难实现智能穿戴设备在老年公寓的普及运用。根据负责人提到的痛点难点,有实践队员大胆提出想法,假设政府能出台智能穿戴设备免费试点的相关政策,让智能穿戴设备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日常生活必需品,让佩戴过程成为老年人的一种行为习惯,也许可以慢慢改变老年人固执的落后思想。紧接着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员们一起参观了老年公寓的各个楼层,走访各楼层的不同老年群体,其中接触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爷爷奶奶们,尽管他们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但对实践队的到来仍然感到满心欢喜。还有在海洋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爷爷,他与集美大学有着一段深厚的情谊,把实践队员们当成孩童般看待,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小零食,还拿出自己的智能手表给大家展示相关功能。实践队离开之际,爷爷们对实践队员们寄语深切厚望和诚挚祝福,希望队员们学有所成,幸福美满。
图为公寓老人给实践队展示智能手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参观走访,沉浸式体验
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江头街道(吕岭)养老照料中心,别称湖里区暖心家园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公益性敬老餐厅和康复疗养室,并给大家展开一系列介绍。敬老餐厅是福建省第一家非营利性敬老餐厅,成立至今已有七年的经营历史,秉持“政府+公益+市场”的经营模式,服务对象从刚开始的低收入老人群体拓展到全社区老人群体,始终坚持给低收入老人群体提供一周两次的免费午餐。康复疗养室里给老人们提供各种辅助设备,有轮椅和爬楼机,也有帮助锻炼肢体的悬吊带,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实现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和肢体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随后,负责人给实践队员们介绍照料中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相关服务项目,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向照料中心传达个人生活需求,其中包括助浴、助餐、助洁、助形、助医等各项上门服务。负责人认为当今社会的绝大部分老年人缺失子女陪伴,内心容易感到孤独和自闭,基于此现象她提出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增添一些老年人日常娱乐消遣的功能,以此丰富老年人的日常娱乐活动,弥补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空虚。同时负责人提出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朝全面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一条龙服务”。对于实践队员提问服务照料中心能否与医疗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负责人回答此想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样既可以提高医疗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实施全面监测。但是数据信息共享会产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这类创新性想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只有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才能使行动落到实处。
图为实践队参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8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