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悠悠茶韵浸润乡情,安徽高校学子采访非遗传承人陆本坤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卞莎莎 晏悦

为了解六安茶文化内涵,本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金寨“清友会旅”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8日上午九点前往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对“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本坤先生进行交流采访,深入了解他的初心与感悟,进而宣传工匠精神。

实践队员了解到陆本坤先生出身于六安的百年制茶世家,早在清同治年间,陆家的祖辈已掌握六安茶的制作手艺,到陆先生这已经是第四代。儿时陆先生便跟随祖辈学习传统制茶手艺,算起来如今已有40余年。如今,他还创办了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通过藏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讲述瓜片茶的发展史、工艺流程和茶道的变迁。

图为陆本坤先生正在向队员们介绍茶文化。才艺佳 摄

团队成员对陆先生就以下问题展开对话:用自身经历讲述传承制茶经验以及传播茶文化的初心、日本产业与金寨目前产业升级,是否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方面以及从企业家角度来看,新时代茶文化宣传的多种新途径有何独特见解。

陆本坤先生向实践队员讲述到自身与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他出生于制茶世家,曾祖父就曾在茶类比赛上获奖,因此他本人也受其熏陶。在个人兴趣、家庭熏陶、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时期的陆本坤作为中国首届国家高级品茶师毕业。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促使着他在文化传承与振兴当地茶产业文化的道路上一直坚持。

在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展出的诸类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罗列陆本坤先生多年来成绩的荣誉墙。在“非遗传承人”、“高级品茶师”这两重身份之外,他也是安徽安态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实践队员询问在传承制茶文化时,是何种原因能够让他坚持下来深耕茶艺的文化内涵。陆本坤先生谈到他创立企业时的出发点,第一是弘扬六安瓜片的文化内涵与制作工艺,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并对传统茶文化产生兴趣;第二是金寨作为全国江北产区最大的产茶县,以制茶为生的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解决茶叶的销路问题也正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茶文化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茶叶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特产,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队员提问陆本坤先生有关日本产业与金寨目前产业升级,是否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方面。“我们可学的地方确实不多。但他们的敬业精神还是可以借鉴。另外他的管理上这一块是一丝不苟,全部按照流程去做事,讲实话就是什么样,讲哪一样都要做到位,这一点他的精神我是值得我们学习。”

陆本坤先生对于茶文化传承的新路径提出了个人见解,新媒体运营与线上销售传播速度较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相关领域宣传的进度。但因为是新兴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弊病:网上电商运营中专业制茶的人员占比很少,给茶叶的外宣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修正大众心理对于茶文化的刻板印象至关重要。“本身茶文化就不充足,那些电商占据没有一个这样领头的,就是真正懂茶的人去做这方面的宣传,所有的东西只会越走越低。”

图为陆本坤先生正在解答队员有关茶叶销售情况的问题。 才艺佳摄

“许多商家质量好的茶在线下都被熟人买走了,而剩下的普通茶叶、或者是做的有毛病的就都放在网上销售了。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整个对茶叶质量的一个相当大的误差。”陆本坤在回答队员有关茶叶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时说道。他认为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宣发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就会遇到阻碍。制茶的人多而真正懂茶的人少,流入市场的茶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人花在网上买到了质量不好的六安瓜片,虽然说不好喝可以丢掉,但是实际上对六安瓜片的印象就不一样了,初始印象在后期也很难改变,这样宣传出去,最后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影响而恶化了”。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品茶。通讯员 才艺佳 摄

有关企业的发展核心,陆先生更倾向于从品牌入手深研产品品质。“我们是两条腿走路,你看在销售这块我们自己也做品牌,做品牌我们是等于产供销一体化,但是大众茶不是说很多大的品牌,我是要把它做加工的。到了我这个水平六大茶类,你是红茶也好,黄茶也好,任何一个茶叶我都可以做得相当漂亮。”陆先生有关金寨茶文化所作的努力,将当地茶制作工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六安瓜片的韵味,茶香悠悠,浸润着金寨人的爱乡之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84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此次实践活动…… 邱飞扬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调研团三下乡:新隰有苌楚,历久“猕”新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革命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6月29日上午,江西农业大学“厚植爱农情怀,投身强农实践”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调研团,来到了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新西…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青山公寓
韶华白首,不过瞬息。而在韶华年岁里遇到的每一份缘,那是即使时光磨白了青丝,也磨灭不了的珍品。1957年年芳20岁的周奶奶,是一位爱岗敬业的知青,她在武汉商学院完成了学业,遵从学校以及国家的工作安排,与…
时光定格,心间暖情
(通讯员章深深2023-7-1)为了提高各位队员对暑期实践活动相关工作的了解,2023年7月1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实践部对各实践队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各实践队也开展了相关工作。7月1日9时,李杨博宇队长以及…
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鄂豫皖红军纪念园,追溯红色革命历史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寨革命文化精神,挖掘红色革命故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金寨“清友会旅”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9日前往鄂豫皖红军纪念园进行参观学习,探寻金寨红色记忆。文化漂巡,汇流成河据了…
安工学子三下乡:弘扬乡土文化,共绘家乡风貌
中国青年网濮阳7月1日(通讯员王培江)为增强提高乡村文化艺术的理念为用文化教育激发群众对非遗文化学习的兴趣,保护传统建筑,保留民俗活动等。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文化艺术,体验基层民众…
商学院团委赴白箬铺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走近乡创,亲近自然”活动
(通讯员吴佳燕龚心玉唐秋霞)7月1日下午,商学院团委赴白箬铺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白箬铺镇乡创服务中心办公室对乡创中心负责人祝茹玉进行采访。实践团队长胡鎏洋担任此次采访的主持人。胡鎏洋就此次调研的目…
高举旗帜跟党走,投身强农建设——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
在建党102周年之际,江西农业大学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调研团来到了江西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参加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猕猴桃种植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
江农学子三下乡 | 走进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打通科研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精神,带着初心使命,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团委积极筹备,充分酝酿,组织出一支由10名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营队——奉新猕猴桃科技…
6.17 志愿团队进校园浇灌童真护成长 ——南阳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扬帆逐梦”志愿服务队组
志愿团队进校园浇灌童真护成长——机电工程学院“扬帆逐梦”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网讯(通讯员李晨光文/图)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
这个非遗传承人不一般!高校学子走进陆本坤的双重人生
“我们的老百姓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从事茶叶吃饭的,茶叶卖不出去,群众就没有收入。想办法让大家把茶叶卖出去,这是我的一个理想。”提及自己的想法,有着儒生般文雅气质的陆本坤眼中流露出锐气。为增进对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