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科技创新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组建了赴芜湖市烈士陵园“项目e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6月27日,共17位队员一同前往芜湖烈士陵园,开展主题为“铭记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芜湖烈士陵园坐落于芜湖市弋江北路神山大道,毗邻风景优美的神山公园。芜湖烈士纪念馆是陵园的组成部分,总面积有1500平方米,翔实展示了先烈们当年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计信学院学子借此契机,决定用3D建模技术打造一个“VR烈士纪念馆”,真实还原场景,让人们能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参观纪念馆。
一来访,参观摄测集素材
在出发去烈士陵园的前一天,队长王欣逸和副队长邹俊召开了实践活动安排会。会议中,队长王欣逸强调:在纪念馆内需要收集的建模素材分为实物图片和实物数据两类,完整端正的实物图片运用到建模的贴图环节可使模型逼真写实,而实物数据的精确度则关系到模型的成型。随后,副队长邹俊将队员们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工。6月27日早上九点,实践团队到达烈士陵园,开始了他们的首次实地考察。
图为队员在纪念馆内收集实物图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冰怡 摄
进入芜湖烈士纪念馆,可以看到展厅陈列着一件件承载着历史烙印的物件,有黄包车、破布鞋、收音机、军刀、茶杯等等。除此之外,有些墙壁上还镌刻着革命英烈的生平,玻璃橱窗内则留存着烈士画像,烈士遗物和史实资料。纪念馆主要有七个分区:大厅、前言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第四展厅和悼念厅。依次参观完所有分区后,队员们两两组队,再次前往各自负责的展厅拍摄实物图片,测量实物数据,为后期的建模筑好基础。
再入馆,争分夺秒抓工作
6月30日上午九点,团队再次来到芜湖烈士陵园。了解到纪念馆从7月1日开始闭馆维修,这次入园意味着团队最后一次的实地考察机会,队员们需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完结建模素材收集任务。队员们整理好各自建模素材上的缺漏,到达馆内,便从包中掏出卷尺、平板等工具开始补测数据。测录时,他们相互配合,多次测量,力求所得数据更加精准,从而提高建模模型的精确度,等比例再现真实场景。
图为技术组成员在展厅内测量墙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冰怡 摄
为了在闭馆前尽最大可能完成建模的素材收集环节,在大致的补测工作结束之后,队员们来到办公室拿出电脑开始建模,办公室是提前向纪念馆管理员申请下的暂时工作地点,若队员在办公室工作时发现数据不精确,可以立即回到展厅再次测量,避免时间上的浪费。
图为技术组全体成为在芜湖烈士陵园的办公室建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冰怡 摄
勤工作,交流探讨渡难关
团队成员们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纪念馆的VR建模上,以所学知识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从而更好地赓续英烈精神。为纪念馆建模需要参考建筑图纸,收集多角度的图片和数据,经过比例换算来进行设计,运用建模软件来进行三维建模,并利用后期的贴图和渲染技术,最终得到纪念馆的三维立体模型,这无疑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同时,建模过程中也难免遭遇曲折。队员们在集体工作中发现问题、交流探讨、相互协作,最后总结出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工作量大且复杂,但是他们相互配合,凝聚力量,迎刃而上,渡过了工作中遇到的难关。
图为队员在解决技术难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冰怡 摄
百里之行半九十,千尺竿头需再进。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纪念馆模型的建成也需要坚持和积累。计信学院学子组建团队的初心是通过制作线上3D英烈纪念馆,真实还原馆内的场景,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够云学习英烈事迹,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在后续的实践中,队员们将还原出一个真实立体的线上纪念馆。科技造就未来,“VR烈士纪念馆”的建造将让人们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让更多人走进红色文化基地,了解革命历史,弘扬英烈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8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