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视,学习红色经典历史,赓续红色经典文化,练就高强本领才干,6月29日,一支由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组成的团队深入贯彻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福州地域历史优势,将福州丰厚红色文化与本专业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经典文化中的HR元素,立志做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并探究其中蕴含着的专业相关知识,以提高本领才干,增加专业素养。
本次实践活动,首先在林则徐出生地开展,以林则徐为切入点,通过参观听讲林则徐生平事迹,能让我们对林则徐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借助专业敏感度,于历史事件中探索HR元素。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团队踏进了林则徐出生地,映入眼帘的便是林则徐的雕像,滚滚浓烟在上,是他那禁烟的壮举;流水之痕在下,是对他水利之举的表彰。而雕像面对的那面白墙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短短几字,却尽显林则徐心中之大道所在。我们先是听解说员娓娓道来了林则徐的这一生,而后又是在馆内久久徘徊,细细端详。
了解了林则徐的这一生后,我们认识到,他是世人公认的清官。虎门销烟一战成名,但这也不过是他光辉履历中的一环罢了。他的一生为翰林院编修、致力水利工程、整顿盐政、平反冤狱……为国为民尽心尽力。林则徐为官正直清廉,在政治上有能力,在战略上有远见,是一个重视实际效果和认为治国理政应当“经世济民”的领导者。
从领导者角度而言,他具备了职位权力,即奖赏权力、强制权力、法定权力,以及个人权力,即参照权力和专家权力。从林则徐事迹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林则徐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曾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在京期间,在翰林院博览群书,他早年的文书、幕僚工作已为他积累下大量的实践经验,而翰林院院的书籍则完善了他的知识体系。他丰富专业知识技能使得他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他很快就从发现了河南的河工问题,并提出了颇具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大大提升了林则徐在实施海禁政策或是担任外事首领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能力。一个人要想具备有领导者素养,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领导力发展意识和学习能力。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拥有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素质,并积极寻求反馈和发展机会;也需要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做出正确决策,正如林则徐在救亡图存时作出的重大决定一样,并将明确的愿景传达给其团队,有计划有条理的达成目标。
从培训与开发角度,林则徐通过一些独特方式使下属人员具备完成现在或是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林则徐在担任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时,对于地方大员的任务安排上,林则徐一直主张“实学”,想办法去传播和组织知识分子学习农业、手工业以及天文地理等等专门知识。而在当时的正统儒家眼中,这些都被称为“杂学”,基本上是被排斥和鄙视的学问,是士大夫概念中的“贱业”,从这点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林则徐是一个非常重视实际效果和认为治国理政应当“经世济民”的人物。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早就领悟到只有内化外来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就当时的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个家族的传承延续,就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企业的传承延续。企业在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组织文化,就像是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林则徐认为,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人必须敬师、孝亲、友弟、和戚,要“努力报国”,更要“笃实做人”。身处馆内,抬眼望,便是他那首流芳百世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十无益》既是他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准则。林则徐提出“十无益”的做人准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贫寒的家世和生活境遇的刺激,使林则徐较一般的孩子早熟。他自少“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体贴同情,尽力相助。这种品质与作风,在他为官后,表现为始终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而林则徐本人,也用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身体力行,教育后代。
本次活动暂告一段落,通过对林则徐出生地的参观了解,再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相结合,深入剖析林则徐领导权力及领导行为,根据家风家训了解家族传承文化,不仅是对林则徐的更深一步了解,更是一个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难得机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8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