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厦门7月1日电(通讯员 欧韦)6月30日,集美大学“颐养一站式,智惠厦门行”实践队深入走访新阳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厦门市莲花长寿村老人公寓,旨在通过基层走访,更深层次地了解智能穿戴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从而可以提出有效且可实施的建议方案,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创新和推广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其乐融融,热情相邀
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新阳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阳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主要是为那些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爱心助餐、上门助浴、上门理发、健康巡诊、心理疏导等等,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走入服务照料中心,服务照料中心的布局十分合理,功能设备一应俱全,有医疗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一群老年人正在闲聊娱乐,实践队队员们与他们进行近距离交流,氛围其乐融融,十分愉快。被访谈的爷爷奶奶表示,身边的绝大多数老人现在都是处于独居状态,经常会叫照护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他们认为自己身体比较康健硬朗,所以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并不强烈。午饭时间,爷爷奶奶们热情邀请实践队上楼用餐,实践队队员们委婉谢绝邀请。据中心负责人介绍,服务照料中心餐厅在政府补助政策的支持下,始终严格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建立收费标准,75岁以上老年群体可以享受周一到周五的免费餐食,75岁以下的老年群体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低价收费。
图为实践队与老人交流探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联学共学,受益匪浅
实践队参加照料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十助一护”专题联学共学活动,活动提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是为有上门照护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浴、助行、助乐、助医、助洁、助购、助学、助聊、助急、远程照护。其中,远程照护主要通过居家安全照护系统提供视频监控、红外检测、煤气泄漏检测、烟感报警、门磁感应实现居家养老远程照护服务。此外,主讲人阐述当今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规模庞大,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机构养老与养老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个性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从不同病症、不同角度出发,全方位呵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坚持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图为实践队参加联学共学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经验分享,学习探讨
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厦门市莲花长寿村老人公寓,首先进行的是与莲花医院社区居家养老项目负责人的访谈交流。负责人把自己从事社区居家养老的经验和总结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实践队队员们,她提到自己在基层工作过程中,有发现智能穿戴设备存在功能设置过于复杂、数据信息不够精准、定位系统范围受限、网络覆盖不够齐全、政府导向不够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负责人建议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公司深入调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精简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功能,减少繁琐的呼叫程序,帮助老年人实现一键呼叫,抓住紧急情况的黄金救助时间。除此之外,负责人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立搭建标准统一的平台,促进服务规范化,提升服务质量,保证独居老人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向平台求助,并得到最近距离的医疗紧急救助。同时智能穿戴设备要做到真正为老年群体服务,就必须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生活年代、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让智能穿戴设备实现个性化服务。关于实践队队员提出厦门市智能穿戴设备的供需不适配程度远远超过深圳、上海等地区,负责人解释到上海、深圳这些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且人口老龄化也比较严重,所以这些地区会有提前布局养老事业发展,支持引导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和使用。
图为实践队与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吸收借鉴,创新发展
结合实地走访和会议访谈,实践队队员创新性提出如果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延伸至家庭构造中,将家庭构造适老化和智能化,而不仅仅局限于随身穿戴设备,可能会更好地实现智能设备的服务功能。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相关经验欠缺,因此智慧养老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结合中国养老事业的具体情况,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道路。
图为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乐俊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9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