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木偶编年

来源:广东科技学院赴茂名高州传承非遗文化佳“偶”匠心实践团 作者:欧宇欣、陈敏儿、吴熙

“白天耕田,晚上学戏,一共就这两件事”

扇开合,上演离别相遇、悲喜苦乐,四座悄无言,唯听唱腔动心弦。一牵舞如飞,一引懂进退,兴叔那因终年劳作而变得粗粝的十指灵活自如地操纵木偶,他目光炯炯,一如数十年前初登戏台的少年。

缘起•木偶

兴叔原名车有杰,生于1956年。在兴叔的青年时期,他同时身膺两个头衔——“农民”和“艺人”,一个是“做活路”,一个是“做戏”。他以“农民”的身份度过了半生岁月,却鲜有晚辈知道他作为“艺人”的另一面人生。

“白天耕田,晚上学戏,一共就这两件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叔已悄然拜师学艺。兴叔在一年的时间里,跟随师父到各处进行演出,并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渐渐增长见闻。

“泥胎木体本无泪,淋漓细雨滴垣落”,木偶是本无情的泥胎,而作为演员的兴叔则是赋情感予泥胎的细雨。它们在兴叔的巧妙操纵下进行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一颦一笑,宜喜宜嗔,唱响戏文的同时,兴叔也兼顾着敲锣配乐的工作。分身有术对于艺人而言要求颇高,但在兴叔看来,表演的难点并非在于动作协调和唱腔技巧,而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唱词。

“现挂”是高州木偶戏表演者的基本功。仔细翻阅兴叔手书的唱本,当中并无详实的戏文,仅有人物关系和粗略的叙事框架,在几个小时的戏中,有过半数唱词靠的是兴叔的即兴演绎。高州木偶戏传承数百年依靠的是口口相传,走街串巷的艺人未必识字,但今昔经典的故事素材深刻仍能地镌刻在他们的脑中,一字一句,幽默又不失雅致,成为亘古流传的艺术。他们在观察中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的价值,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达到百场不重词的惊艳效果,其舞台的把控能力高深,对人性的挖掘更是力透纸背。

兴叔刚开始演出时,还觉得有些生疏,但通过不断观察师父的唱词和表演技法,逐渐悟出即兴本领的要领,此后手艺愈发娴熟,直至今日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日复一日的的演出中,兴叔的脑海里存下了如《文武香球》等不下百部的传统高州木偶戏曲目。

直播•重生

对于兴叔等一众木偶戏艺人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们的“光辉岁月”。兴叔因技艺精湛,在当地也打响了名头。彼时媒体产业仍未兴起,人民大众的娱乐活动便集中在传统项目上,造就了木偶戏这一艺术形式的辉煌。

高州曾有过无数个“兴叔”,但在步入千禧年后,因市场需求减少,大众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木偶戏骤然式微。各路艺人纷觉难以为继,于是在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中,选择了归于平凡。而高州地区曾经风头无两的木偶戏,如幻梦一场,无影亦无踪。

兴叔收到的戏约锐减,木偶戏艺人的身份成了前尘往事中的一个符号。为了养家糊口,在寸步难行的理想与无可抽离的生活中,他从此安分地再次接过“农民”的头衔。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节期间。兴叔在开通了直播间表演木偶戏,过往排演剧目的记忆跨越三十年的时空,在兴叔再度开嗓的一刻复活。

初时,直播间观众寥寥无几,兴叔难免沮丧,甚至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幸运的是,愈来愈多当地青年为了追寻童年旧梦,不约而同涌入了兴叔的直播间,寻求乡音的共鸣。似是火星落于草木,从高州到广东,乃至全国各地范围的ip以燎原之势相继出现在兴叔的直播间。他们大多不懂粤语,但仍然尝试从兴叔书写的梗概及其唱腔中了解那些陌生的故事。“听懂了正宫娘娘”“我忧忧愁愁啊”观众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自己猜出的词语,笑谈自己在兴叔的直播间的新收获,音韵的魅力也在这一听一品中展现得酣畅淋漓。

高州木偶戏,终于绝处逢生了。

创新•追远

兴叔表演所用的木偶是从多名前辈、同行处收集所得,可谓件件皆为“古董”。

在直播表演过程中,兴叔积极与观众进行互动,其后采纳观众建议,对木偶的形象进行改良,以贴合新时代审美,满足更多观众的艺术追求。他用磨砂纸抹去因年代久远留下的斑驳印记,重新蘸取油彩,一笔一划描摹人偶的眉眼,使之焕发新的光华。

兴叔坚持着表演事业,不仅是出于对理想的坚守,也是出于对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信念。直播间观众的认可,同样鼓舞着兴叔的儿子投身到木偶戏传承的事业中。他分析着木偶戏的发展趋势,决定在夯实观众基础后,将创新后的木偶戏剧目搬上舞台。

随着木偶戏的复兴,越来越多不懂粤语的外地观众凭着对木偶戏的热爱,开始学习粤语,以便更好地欣赏木偶戏。有趣的是,兴叔也计划学习普通话,加入普通话念白,让高州木偶戏走出茂名,面向更广阔的舞台。

他们虽看似奔去不同的方向,却在这双向的奔赴中不断靠近,最终再现艺术的荣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9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华章
平顶山6月26日电(通讯员周嘉欣)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了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河南城建学院外国语学院“传薪火,续华章”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于…
怀院学子三下乡:于课堂教学书写青春华章
为丰富怀化市云谷实验学校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习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2023年7月3日,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部)“微爱”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始了暑期活动第三天的义务支教,引领一年级云谷…
让科普走进生活
让科普走进生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论述,结合我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整体要求,鼓励青年师生深入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开展调研、访谈实践等,在实践…
砥砺奋进新时代,挺膺担当青春行——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报洛阳6月25日电(通讯员梅子涵)时光荏苒,大学生活已过去两年。看似漫长的大学生涯,不过四次四季轮回,四轮夏秋迭代。每一年都不应该被虚度,特别是如此重要的暑假。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
普法宣传青春行·法制教育正当时
为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学好用好《民法典》,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6月28日,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吉安市安福县庄章乡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江西农业大学人文…
下乡服务磨练意志
三下乡心得体会“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活动,我们在_廉江市良垌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很努力,为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付出了…
继续!灯台村社会实践调查
2023年7月3日,为了能够帮助乡村振兴发展,做好接下来灯台村抖音直播带货工作。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薪火乡传队”继续走访调查各村民住户,了解农产品的销售模式,电商的发展和村民们的生活情况。通过和…
走进博物馆,精神永流传
为了响应号召,宣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在7月1日这一天,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成员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博物馆,正值学习开展“做党史的宣传员”、“党史宣讲活动”。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
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庄稼人耕作播种前,都有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深耕”。它意指:当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防农作物倒伏,除杂草,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发挥劳模精神,弘扬时代旋律
发挥劳模精神,弘扬时代旋律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3日电(通讯员朱丽莎贺飞飞巫柳林罗奕娴向玛娜)2023年7月3日,上午8点30分,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共携曙光”团队在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开展了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