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际,调查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江西农业大学“厚植爱农情怀,投身强农实践”奉新猕猴桃科技小院调研团,针对猕猴桃产业开展了一次走访调研活动,在实践中察民情,听民声。
图为调研团同学调研时的合影。
起源于中国,成名在海外。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早在2000年前《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其中“苌楚”就是现在的猕猴桃。猕猴桃最初并不被重视,直到100多年前新西兰人的出现打破了猕猴桃生长于深山里的生活。1904年新西兰的伊莎贝尔女士从中国宜昌收集了一把美味猕猴桃种子,新西兰的园艺学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系统的育种工作,培植出新西兰第一株猕猴桃果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奇异果。我国商业化栽培猕猴桃从1978年起步。
聚焦猕猴桃产业发展,培育优秀种质资源。
因为历史种种原因,我国猕猴桃种植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只有四十几年的时间。猕猴桃产业现状发展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种植和保鲜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猕猴桃的经济价值正在不断得到提升。江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猕猴桃容易得溃疡病,褐斑病,霉污病,日灼病,灰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等病症,一旦大规模得病对产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有的病现在只能预防,不能治理。”农户跟调研团的同学们说到。需要提前喷施药剂,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
图为调研团向种植户调查猕猴桃产业实际情况。李茗蕾 供图
“我们这里适不适合推行这个技术,适不适合种植这个品种,这都需要科研力量的帮助和自己的探索,没有用于实践,就不能百分百确定。”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说到。任何新技术或者新品种的推广都是需要实际探索,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听说这个好,你就要先引进来试试,如果合适再进行推广。“适地适种”从来不是一纸空谈,而是反复实践,实干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的果园种植面积比较小,走的是精品化果园之路,注重品质,坚持模式化,标准化,看到好的东西我一定要学习,不学习怎么能管理好园子呢?”种植户告诉调研团的同学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果园的发展方式。如果规模较大,需要注意规模化管理,如果规模较小,就要走精细化道路,保证品质。
图为调研团向种植户询问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叶杨诗旖 供图
猕猴桃的可食用性和口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可即食是国产猕猴桃一直以来的痛点。非即食猕猴桃往往硬度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口感比较酸涩,而且消费者购买后无法直接食用,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待果实变软才可食用,或者人工催熟以缩短后熟时间,但是因放置时间较长,猕猴桃容易出现失水、褶皱甚至腐烂现象,果实风味也大大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这也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一个屏障。而即食猕猴桃无需等待其后熟,也无需进行人工催熟,直接削皮就可以食用,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即食猕猴桃覆盖面积还不够广,市面上基本上还是非即食猕猴桃。推行种植技术,实现技术下沉,需要技术人员与农户对接,政府鼓励扶持,企业协助,多方面共同发展。
图为果农给调研团讲解猕猴桃果实。林佳丽 供图
猕猴桃产业现状发展还不太稳定,在培育新品种和研究新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让猕猴桃真正实现“觉醒”需要人们几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调研使调研团的同学们有了新的启迪与收获,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具体的了解,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活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9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