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颖之遇,寻毫善琏
——记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底墨,笔尖魂”暑期实践团队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底墨,笔尖魂”暑期实践团队以湖州湖笔为例,基于传统文化的生态视角探索其传承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更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位于湖州市善琏镇。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本次实践活动,主要以博物馆参观、实地调查访问与对话等方式深入了解湖笔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湖笔的经营情况、政府对湖笔这个特色产业的政策与重视度,以及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此的认知度,进一步探索湖笔发展状况的文化意义带给现代人的影响。
{颖技高超,四海首翘}
湖州是我国丝绸、茶、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从文尚教,人才辈出,尤其在书画方面开宗立派者众多,有“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誉。而湖笔则是湖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孕育、产生于湖州丰富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物之邦,湖州为书于竹帛时代的人们贡献了辉煌灿烂的湖笔文化。湖笔不仅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湖州文化的骄傲与投影。
队员们抵达后首先来到了市区的莲花庄公园,并参观了湖笔博物馆,充满好奇地学习了湖笔的初级知识,为之后的善琏之旅打下基础。在此期间,队员们分成小组,采访了许多休憩娱乐的游客、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和湖笔店的销售人员,并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与支持。
但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被采访者大都是本地人,但除了湖笔的工作人员和销售人员,其余的市民都对湖笔了解甚少:大家都只知道湖笔的存在,却对湖笔的历史由来、人文价值以及当前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认知。一组队员采访到了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这位先生在湖州已经工作了几年,却不知道湖笔与湖州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湖笔文化的传承发扬工作的不足。这次初步的采访也引起了我们对湖笔传承现状的担忧。
{颖毫原料,品类繁茂}
善琏被称作“湖笔之乡”,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湖笔文化,队员们在雨中来到了中国湖笔之乡——湖州善琏镇。
来到善琏的第一站,我们就前往了蒙公祠。
“博物云志舜造笔,小博物云志蒙恬造笔,古非无笔,也但用兔毫,自恬而且制法较胜于故,至今善琏者必祀恬为笔祖耳。”我们在蒙公祠进一步了解了“蒙恬制笔”的过程,了解到湖笔的湖笔制作工艺,也一直禀承恬之制法,且延续至今。通过参观蒙公祠,队员们从蒙公长廊中看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中国湖笔文化馆,整个文化馆以湖笔为依托,将历史人物和湖笔制作技艺术语,融入廉政文化元素,使湖笔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湖笔的起源”、“湖笔名品”、“湖笔与名人”、“湖笔制作技艺”、“廉政书法展示厅”等板块的展示,队员们认真地欣赏了每个版块的展示内容,对湖笔文化有了更深入、更独特的认识。
为了更真切了解湖笔的制作工艺,我们联系了当地最知名的湖笔制作工厂——“善琏湖笔厂”,有幸得以进入参观,真正学习湖笔制作过程。一支笔从原料到完成,据说要经过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而主要的工序大包括: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套、牛角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尤其是水盆和择笔。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选料精细,制作精工,尤其讲究锋颖。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
我们看到每个匠人们都细心熟练地,有条不紊地做着手上的工作,他们的神情泰然,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道工序。这和书法的魅力如出一辙,“飞鸿戏海逑劲藏,舞鹤游天灵韵扬”的书法,既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赋予人内心深处的安宁。
{退笔成冢,户限为穿}
一只笔,带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却也面临着悲催的现状。队员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了解到了湖笔的历代发展过程,用心体悟了湖笔承载的传统文化带给我们新时代学生的影响。在与湖笔匠人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一份事业的执着与坚定,但我们的调差却显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忽视了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走访和宣传,能更好地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让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