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7月4日电(通讯员张昊冉)时间流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大学的生活就已然结束了一年,而为了让大学生活更加的充实,曲阜师范大学传统能言队决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国琉璃的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与其蕴含的文化传承。体验大师的绝妙手艺,与其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活动目的在于将社会实践与传统文化结合,借助琉璃这一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宣传中华琉璃的传统文化。
在博山区的琉璃博物馆中,队员对琉璃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并讲解员对其讲解到“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历史悠久,这里有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证明早在元代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到明清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发展已经相当繁盛。”自此,队员们了解到中国琉璃的历史渊源。自战国时期起,先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琉璃的制造工艺,在战国时期的墓穴中均发现了大量出土的一些琉璃饰品等,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琉璃产业主要形成了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大产地,风格各异,均有风韵。早期的琉璃主要以彩珠、璧、蝉等为主,风格独特。明代山东博山的琉璃工艺精美,透明度高,晶莹而有光泽。康熙三十五年,宫廷内出现了琉璃制造厂,生产皇宫享用的琉璃器皿,颇受皇室的欣赏。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深刻领悟到了琉璃的制作工艺与其中的精髓。古代炼制琉璃总共需要五步,而这五步步步都需要严格的时间与火候的把握,首先是化料,将所需要的各种颜料进入大炉中熔炼,以熔融的琉璃在铁棒上旋转;其次便是调料,从1400多度的高温火炉中用吹筒取出琉璃中的琉璃体;随后是吹制,从火炉中取出后不断进行旋转和造型,掌握琉璃融化的软度,在极其短的时间内琉璃就可能塑形了;紧接着是塑形,师傅们需要用手中的吹筒进行吹制,以求琉璃的形状正是我们所想要的;最后就是退火了,将烧制好的琉璃放到保温窑里,保温四天,若瓶身没有开裂便是成功了。一件完美的琉璃工艺讲究了关键的控火技术以及釉色配方等,并且自古代起就有着“父传子,子传孙,琉璃不传外乡人”的说法,因此琉璃的烧制多数都出现在那些世世代代烧制琉璃的小镇里,而景德镇便是这众多镇子里中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的地方。并且这琉璃的烧制成不成功与这几天的天气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好似那“天青色等烟雨。”一份青花瓷色的琉璃制品需要的不只是釉色的上色,还需要的是这天是阴雨连绵的季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琉璃的工艺走进千家万户中,百姓平时生活中也常常能够见到琉璃的工艺品,它已经成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部门,而这份蕴含着琉璃的中华文化已将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有效力量。中国琉璃是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与此同时,琉璃不仅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还是佛教被奉为七宝之一。这份文化中华文化千姿百态,也必将在中华儿女的陪伴下一路传承,薪火不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0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