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土地流转,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2日电(通讯员吴佳琦 张晓阳)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部分同学组成的“土地法律三下乡·农地流转助增收”实践队于暑假期间对郑州新密市米村镇方山村和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米河镇支石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研究,开展主题普法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精神,2021年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与导向,既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也对加快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趋势总体向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土地与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二者的流动与重组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农地流转与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条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解析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为村民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佳琦供图)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于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方山村与郑州市巩义市米河镇支石村。两村同为中原农村,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且同时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少,都具有人口外流的压力。人口流动是否能够促进农地流转,是否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因此调查研究两地的农地流转与人口流动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两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同时由于这两处地点位置的原因,本次调查结果又可对中原其他地区有着借鉴意义。
实践队成员们通过小队成员的介绍、文献研究以及网络预先掌握了两地农村的基本情况。在到达实践地区后,他们通过问卷、访谈、实地勘查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同时,通过普法宣传,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营造保护耕地人人关心、人人有责、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根据预先掌握基本情况,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了解两村农用地流转基本情况。主要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辅以实地调研和走访问询。调查共计118个农户,有58位男性,60位女性,受访者年龄则多以老龄人口为主,青少年与劳动人口受访者较少;农户家庭收入主要以务工与务农收入为主,而通过经营小商小铺或出租不动产等其他途径的收入情况较为少见;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家庭有47户,未参与流转的农户家庭有71户,所以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农地参与流转,农地的流转情况已多有发生;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所选取的农地流转方式并不丰富,主要以无偿流转和出租为主,其余流转方式较少。以上为实地调查情况。两村存在农地流转状况,但是流转方式较少,以无偿流转为主,甚至存在害怕流转后丧失土地经营权而农地撂荒的情况。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缺少对土地管理法的认识了解。
(图为调查村庄实际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佳琦供图)
根据之前所制定的普法计划,实践队为村民们组织了专题宣讲活动,辅以发放手册、海报、电子文档等宣传资料,对土地法的法律条款、政策要点,相关案例和常见问题进行了专业详实的分析与解答。同时,实践队成员还组织了讨论会,让村民在会上分享自己关于土地的经验和问题,并根据专业知识尽力解决村民的疑问。
调研团队还重点走访了不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比如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针对承包土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投入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借助经营主体的讲解,以及参观了不少种植基地后,团队成员对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生产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地流转,人口流动促进了土地利用需求的增加和经济发展动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但是,人口流动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仍需要相关政策及制度完善来提供支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研究土地流转不同模式的兴趣。同时,也见证了“大政策”与“小地方”的结合与发展,看到了国家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效,感受到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努力发展的生活态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04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