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作者:宋昆阳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从2014年开始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践证明,精准扶贫是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的扶贫方式,是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大规模减贫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我国贫困发生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7.2%。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农村改革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减贫提供了重要基础。当时,农民生计来源以种养业为主。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到1985年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农民收入迅速提高。第二,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村减贫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第三,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农村减贫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工业和城镇转移,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此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带有明显的普惠性,经济发展的收益能迅速为广大农村人口所共享。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度逐渐趋缓,贫困问题呈现新的特征。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在初始阶段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种养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至2014年的9.2%,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也在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依靠种养业的农户很难大幅提高收入,容易陷入低收入或贫困状态。第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交通条件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群体以及受教育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群体更容易获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农村困难群众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继续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面临较多困难。目前,农村绝对贫困人群主要有三类:一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极端贫困户;二是虽有劳动能力,但家庭负担很重、教育和医疗等支出很大的群体;三是虽有劳动能力,但所处客观条件非常不利于改善生计的群体。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初期的政策设计建立在资金匮乏、难以进行工资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因此主要是通过以贫困县为扶贫单元的区域瞄准,为大量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这个机制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现阶段已难以做到针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扶持。这是后来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减少速度趋缓的主要原因。可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分布碎片化,如果不直接针对贫困农户进行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就是希望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贫困陷阱。精准扶贫意味着将扶贫工作单元从区域瞄准转向农户瞄准,在区域发展格局下更加注重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同时,精准扶贫方略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与扶贫开发的增收作用相结合,形成到2020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框架。通过精准扶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0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201,参与由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主办的卓越名家讲坛,聆听中国政……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以“网络闸门,数字蓝盾”为主题,对话一线网络安全警务工作……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解读——法学2303班主题团日活动顺利开展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全面了解“3S”大赛内容,法学2303团支部于2024年11月24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开展了“‘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解读”主题团……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班团建设】庆建国75周年——法学2303团支部“家乡爱国故事志愿访谈”主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法学2303团支部于2024年10月20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开展了“庆建国75周年——家乡爱国故事志愿访谈”主题团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志愿采访和访谈的形……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共筑青春,助力扶贫
“豫南一枝花”社会实践队利用三天的时间进入河南省临颍县,开展了以临颍县各乡村为主要调研对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队长李毅的带领下,实践队伍深入大郭乡、杜曲镇和固厢乡等地点,对当地村民进行了3天的入户 …
扶贫之心得,调研之体会
根据漯河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我们在7 1日开始利用两天的时间,赴大郭等乡镇开始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调研。两天来,我们调研组先后来到大郭乡社西村、闫庄村、岗杨村;杜曲镇、固厢乡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 …
品味豫南之花 行走豫南之乡
骄阳似火的盛夏,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农村。今天的我们去了南街村—1991年成为河南省的第一个“亿元村”,童年的老北京方便面厂区就在南街村里面, …
豫南——希望之光
我们“豫南一枝花”社会实践队今天来到了南街村,开始参观这个神奇的村庄。参观的整个过程中,经过比较磨擦思想上闪出了一种说不出的火花。南街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有制”一切都是公有,群众的所有生活 …
扶贫帮扶火热情
今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南一枝花”暑期社会实践队继续深入到临颍县石桥镇。通过对每家每户的走访调研,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成陈村,有一个老人。无儿无女,以前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
不一样的南街村 一样的人情味儿
今天豫南一枝花暑期实践队在南街村进行实地走访考察,观摩红色主义气氛浓厚的南街村街道及其标语,探索集体主义经济下南街村如何取得辉煌的成就。迈步南街村,处处皆标语,步步是风景,不愧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 …
关注莱芜三黑 支持地方产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月4日,我校动物医学院三下乡队伍“赴鲁中三黑调研服务 …
评估之心得,调研之体会
经厉了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豫南一枝花”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功的对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一些乡村进行了初步的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发现脱贫攻坚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反映,使有关领导 …
扶贫之见 扶贫之感
7月2日,是我党的生日,也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清晨,天蒙蒙亮,刘队长便将我们一行人集合在一起,进行第二次的工作培训。刘队长向我们详细而且全面地介绍了本次工作的各项流程,以及关键部分扶贫标准项目的 …
临颍扶贫攻坚行
2017年7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豫南一枝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今天我们先后来到了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和固厢乡下属的4个村庄,全队共走访了60户人家,询问了其经济情况,家庭基本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