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枣庄7月3日电(通讯员 李心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而植物蛋白、人造肉等替蛋白质利用新型生物技术已成为了引领未来食物供给的新方向。为此,6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追根溯源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人造肉产品的标签化”,对人造肉这一产品展开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人造肉产品的营养健康和环保碳足迹两方面问题。
深入食品基地,了解素肉生产
6月25日上午,实践队员们首先联系到了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郭先生,以访谈的形式初步了解该企业人造肉的生产。据郭先生介绍,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纤维素醚和山东赫达参股子公司,致力打造集植物基肉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性生产基地,实践队员们将在这里进行参观调研。
在更换完衣物、全面消毒之后,跟随介绍人曹先生的脚步,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人造肉生制品的腌制间,在这里植物基的蛋白质原料被腌制泡发;紧接着,实践队员们到了加工成型间,加工人员正在对植萃香肠进行定型,在曹先生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加工成型是生产人造肉产品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素肉的口感,在这里搅碎机将原料打成丝和粒以模仿肉的纤维感和颗粒感,整个加工间在2-5℃,以便于填充机冷冻定型;在参观内包外包间时,曹先生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我们企业格外注意食品加工包装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车间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要求很高,产品的基本信息都会被贴到外包装上去,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营养健康等情况。”最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杀菌釜,所有即食品都会在121℃的温度下进行杀菌消毒,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图为曹先生向实践队员讲解人造肉的生产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心怡 摄保护一方水土,成就绿色产业
禽畜养殖除了耗费地球资源之外,还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根据相关报告显示,若按照现阶段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禽畜养殖产业排放的CO2气体将占据全球排放温室气体量的一半,这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负担。
当实践队员们问及在生产人造肉产品是否会产生污染时,曹先生表示:“人造肉生产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与禽畜养殖相比,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无污染加工,减少碳排放量。”人造肉通过使用植物原料代替动物,既满足味觉需求,又降低食品产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了能耗。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信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心怡 摄
聚焦健康问题,提升素肉品质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人民群众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还要求吃得健康、丰富。米特加(淄博)形成年产700吨植物肉的生产能力,提供包括植物肉糜、植物肉饼、植物肉丸、植物牛肉粒、植物鸡块等在内的数十种植物基产品。郭先生介绍到:“我们产品面向的群体主要是素食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以及减肥人士等,这些群体对产品营养价值一般要求较高。现在一些肉类会有激素、抗生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部分人会担心健康问题,那么他们就可能会选择更加健康,可代替蛋白质的植物基人造肉。”人造肉可以调控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培育出更适宜人类需求的肉质,获得较好的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在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进行了调研后的思考。人造肉产品依托新科学技术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龙头企业的引领,为当今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同时,人造肉在营养健康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也让实践队员们看到该产品在消费市场上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究、优化,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相信在不久后人造肉将会成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解决食物问题不能局限于仅包括种植业生产,要跳出“农业生产就是常见的种植养殖”的短视行为,只要某种生产方式或生产途径能够产生有价值的食物,都应该大力鼓励和强力支持。“人造肉”在目前环境负荷过大、人口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势必会成为未来人类肉质来源的发展趋势,照亮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米特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负责人郭先生的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心怡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1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