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村,村居海岛之上,过去“出门见海,迈步上船”,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舞渔网编制的网龙、划艇仔的龙舟、拜蔗抢蔗祈福,尤见渔耕文化遗风。调顺网龙是一种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调顺岛村世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舞龙艺术,自明建文初起已有六百年历史,作为中华龙舞大家族中的一员,有其别具一格的演绎文化。调顺网龙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岛上渔民闯荡风口浪尖的勇敢精神。
调顺人的先祖源于江夏,繁衍南方。元延祐年间,从福建莆田徙居广东石城上县(今廉江),于明建文二年(1400)分支到调顺岛定居,带来盛行于长江流域、闽浙沿海的“龙”文化。调顺人对“龙”的崇拜虔诚备至,视“龙”为至尊无尚的权威,“龙”可上天下海,兴云布雨,平风息浪,赐布祯祥,因此大凡村民的消灾遣祸,驱瘟镇邪,祀神拜祖,盛典喜庆等重大活动都仰仗“龙”的威灵来庇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海上无波,鱼获丰收,出海平安,老少康宁。
过去交通落后,生活困苦,难于购置彩布制龙。因此村民就地取材,以竹、木、稻草、旧渔网等农家材料制作龙具,制出的“草龙”或“网龙”都具有豹头、虎眼、狮鼻、麟须、牛耳、马鬃、蜥脊,蛇身、网鳞、蜃腹、鱼尾等形状。这样的龙具十分笨重,一条龙约有150千克,光龙头就有15千克,所以舞龙者必须挑选身强体壮的男子才能胜任。
(图为妈祖广场王铭峰摄)
如今这门艺术仍旧有调顺人不断传承,调顺网龙队长黄车炳带领队员不断发扬光大这项非遗文化,他甚至还自编了一本《调顺网龙培训教材》供学校体育教师辅导学生,调顺网龙还获得了许多嘉奖。
撰稿人:杨菁菁
摄影:王铭峰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春织者”社会实践队
初审:梁美兰
复审:许嘉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10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2年6月20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兴发花苑。许昌学院暑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志远向社区周围的人员宣讲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先进事迹。“那个曾在警察父亲葬礼上哭泣……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好友孙香宣讲了张定宇的个人先进事迹。她介绍说: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王红霞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习鹤壁历史上第一位党员何名臣的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考察队员了解到何名臣生平,何……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马文锴,了解张桂梅先进事迹,并从中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张桂梅,原名张玫瑰,女,……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高梦琦宣讲抗疫事迹。他说:为抗击疫情,徐汇团区委结合客观实际,创新线上形式展开了……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在济源市承留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李天琪,今天线上宣讲抗击疫情的先进个人张继先的故事。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王帅学习了先进个人事迹。实践队员王帅在宣讲了于海俊同志的英勇事迹。于海俊,男,汉族。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杨京明学习先进个人事迹,从榜样中汲取力量,以蓬勃奋斗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