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肖子怡)6月27日,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剪纸赓续红色脉,数字赋能手工艺”实践调研团队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剪纸博物馆进行调研,开展剪纸的“红色传承+数字赋能”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瑞昌剪纸博物馆馆内景象。 肖子怡 供图
坚持专业结合,深度学习思考
实践前,该团队通过查阅线上线下文献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了瑞昌剪纸文化的相关发展情况。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作为剪纸小镇的夏畈镇创新形式,结合当地特色,发挥文化优势,赓续精神血脉,深入挖掘和阐释本地丰厚的剪纸文化资源,将红色故事植入剪纸艺术并举办“党史文化剪纸作品展”“剪纸课程”等特色活动。在瑞昌剪纸传承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提出,数字化技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采集、处理与存储,建立起完善的文字、图像、音视频、二维三维模型等数据库,不仅能更好的保护非遗文化,并且在其传播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夏畈镇在数字化方面的涉猎还比较少。因此,实践团队希望结合数学专业所学,通过实地调研更全面、系统地研究当地数字化赋能剪纸手工艺的可行性。
观赏剪纸艺术,感受千年之美
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瑞昌剪纸博物馆从“精工溯源、以梦荟艺、文脉传承、致敬手艺人、又见绝艺、剪纸殿堂”六个主题展现瑞昌剪纸历史足迹和当今发展传承情况。在讲解员陈梦梦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详细了解瑞昌剪纸艺术的发展演变、技法特点和常用意象,并且针对过去的剪纸文化和现在的剪纸文化以及剪纸手工艺的现状进行交流。在观赏一幅幅内涵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浓厚的剪纸作品中,实践团队对剪纸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团队成员肖子怡感叹道:“瑞昌剪纸的特点在于题材内容、图文样式以及剪制刀法上的特别,风韵十足,希望这门极具历史性、文化性、美学性的传统艺术能在新时代找寻到发展创新之路,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它的美。”
图为讲解员陈梦梦给实践团队讲解剪纸文化。 肖子怡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瑞昌剪纸源于汉代,千百年来,瑞昌剪纸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整合,形成了自己独特个性和风格,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种之一,形成大量传递时代精神的作品。团队成员在瑞昌剪纸博物馆中,参观了许多以红色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例如《75双草鞋》、《一盏马灯》、《一艘渔船》等,这一幅幅剪纸作品,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打开了一段段鲜活的红色记忆,参观的团队队员们无不感慨百年党史的壮阔与恢弘。
图为陈林老师带着自己的孙子参观党史故事作品展。 罗玲 供图
探访非遗传人,感悟工匠精神
实践团队对博物馆解说员陈梦梦女士、剪纸手工艺传承人朱朴光先生、剪纸手工艺传承人陈林先生进行了现场采访,深入了解剪纸手工艺中的红色精神和剪纸数字化传承现状。朱朴光先生说:“剪纸艺术还是要多往外走。只要瑞昌剪纸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我愿意把这一辈子都献给它!争取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非遗传人朱朴光老师。 费梦林供图
在此次行程中,实践团队深入探寻了瑞昌剪纸手工艺,了解红色剪纸作品背后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切身体会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团队在瑞昌剪纸博物馆合照。 肖子怡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实地调研是对民族精神、生活智慧以及活态文化存在的一次直观感受和认知的过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继承优秀的民族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同时,也应与时俱进,结合专业所长,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赋能剪纸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剪纸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使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1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