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提高乡村文化文明程度,7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社会实践团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来到了卞桥镇滩汪湖高效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卞桥镇西荆埠村党支部书记刘敬松以及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带领农学院实践团的成员进行观摩。
在刘敬松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滩汪湖高效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其位于卞桥镇驻地东6公里处,近年来,随着在卞桥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滩汪湖土地资源和传统种植优势,坚持因势利导、集约高效、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现已发展温室蔬菜大棚700余个,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蔬菜近6000万斤,交易额近1亿元,村企联姻、园村共建实现了互利共赢,探索出了农业聚合发展、农民不断增收和农村持续美丽的富民强农路子。刘敬松向我们讲述了该产业园走的是一条“3+1234”的特色路,“3”是依托土地资源、产业基础、技术人才三大优势,夯实农业产业振兴基础;“1”是规划建设一片高效农业产业园;“2”是搭建线下、线上2个交易平台;“3”是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增收的三个目标;“4”是落实所有权、经营权、扶贫项目收益权、监管权四权分置模式。
听完刘敬松的讲解后,实践团实地观摩了冷棚、温棚、拱形棚等各式各样的棚,在大棚的运用过程中,看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上部既有通风口,在其下部放有顺水膜,在基部又设有一个大面积的通风口,内部放置了防虫网,既可以有效地通风降温、防止因过高的温度造成作物的减产,也可以在通风的同时防虫防鸟类对产量的减少。
随后,刘敬松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作为优秀的从农人员,他不仅热爱自己的大棚种植农业,还善于学习,学习优秀的田间管理技术,并告诫农科学子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本领,增强对三农情怀,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农学院社会实践团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实干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为发展和美乡村建设、走进乡村一线、发挥青年人才优势,贡献了一份属于青年农科学子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2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