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纯净的心灵足以影响他的学生一生,因为他播下的种子都是爱;一个教师心灵中的美德,同样会影响他的学生一生,因为他播种的都是人类共同的美德。”
从“家庭辅导站”到留守儿童之家,他一直都在
身体瘦小,头发花白而又稀少,牙齿掉得只剩几颗,声音倒是很洪亮。这是我们团队到邛崃市高何镇支教时,我对宋迪泉老师的第一印象,和我想象中的负责人老师完全不同,甚至让人有些吃惊:这么老的老师?!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走近了留守孩子们,还对这位宋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1997年,宋迪泉在高何镇黄坝小学任教42年后正式退休。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奋斗了一生的宋老师应当与老伴安度晚年了,然而,他却不甘心无所事事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于是从最开始走街串巷到各家去给孩子们义务辅导,到后来在自家的院坝里办起了辅导站,宋老师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份特别的事业。
只有50多平方米的院坝里,靠墙斜放着两三块黑板,露天摆着几十张课桌,这是宋老师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我感到很快乐。”他热爱教育这件事情,更关爱这些留守的孩子们。“家庭辅导站”让镇子里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有了着落,也为出门打工的父母们分担了一份忧。十多年来,宋老师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义务辅导、奖励孩子,以教育为乐,无怨无悔。
这堂免费的辅导课,一上就是8年。2012年,宋老师入选“成都好人榜”,“家庭辅导站”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底,在小院里开了7年的“辅导站”终于搬家了,成为了现在的留守儿童之家。
如今八十岁年纪的宋老师,似乎还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愿。在我们支教的日子里,宋老师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时常一天要来看望几次。要知道从宋老师家到留守儿童之家需走上20分钟的路,加之炎热的天气,就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大愿意承受的。然而每每会看到,在烈日炎炎之下,打着一把旧旧的雨伞,提着一个破烂的电脑包,在马路上佝偻地走着一个老头,那便是宋老师了。令人欣慰的是,每当宋老师来到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变得安静下来,我想这不是所谓的怕老师,而是表示他们对宋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他们幼小的心灵正生长着宋老师播种的爱与美德。
有人说他是“一条裤子闹革命”
其实,宋老师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甚至可以说是拮据的。我们一行人住在宋老师家里,他们老两口把最好的房间腾给了我们,而自己却住在一个棚子搭的屋子里,从狭窄的门口进到里面,走几步的距离便是床,屋里的灯光特别昏暗,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愧疚。
宋老师的老伴没有收入,每天都要佝偻着身子去自家的三亩地里做农活。老人还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与他们一起生活。宋老师每月有两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然而他省吃俭用,将一半以上退休金拿来维持“家庭辅导站”,为留守儿童带来快乐和温暖。给孩子们添置铅笔、作业本、印刷试卷……宋老师全都自己扛了下来。而离家较远的孩子,宋老师还留下他们免费吃午饭。为了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宋老师还自掏腰包给在学校期末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孩子颁发奖励。在留守儿童之家上课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接受过宋老师发给他们的奖励。记得有个小女孩向我介绍了留守儿童之家展板上的三张照片,三张照片里都有她,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其中一张便是她和小朋友们在宋老师家的院坝里吃饭的场景。还有一张照片记录了宋老师为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送去现金奖励。
宋老师似乎从不觉得自己生活缺钱,也不计较在孩子们身上花多少钱,看着一批批学生长大,他就很高兴。在宋老师身上,“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理念,正在真切地彰显。他用一颗无私的爱心,滋润与呵护着那些留守的幼苗茁壮成长,他那种对教育的挚爱、坚守与追求,正在照亮那些山区孩子前行的道路。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