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乘风破浪”实践小队前往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我有幸作为小队的一员前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先烈的洗礼,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使我更加崇敬无数的先烈,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愿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奋斗。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二七纪念塔,此前只在书中、课堂上有所听闻,但“二七烈士”们的光荣革命、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早已深入我心。还未踏入二七纪念塔,我便先注意到周围繁华的环境,与双塔肃穆的氛围形成对比。这正应了那句话:“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进入纪念塔,穿过朱红大门一眼便望见序厅一座红色的双塔模型,再走几步便是围绕周围的先烈事迹。尤为显眼的是,一位牵着小孩子的妇女,她用手指着周围,大声向她的孩子讲述,那孩子虽然懵懂,但却也明白了他的妈妈在讲述着英雄的故事,他稚嫩的眼睛正因此闪耀着光!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参观序厅 。通讯员 刘晨玉摄)
沿着阶梯而上,在“溯源”展厅,我们见到了工人被压迫的悲惨处境;在“觉醒”展厅,我们见到了陈年伯、姜和顾等革命先烈的珍贵影像,见到了工人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为争取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共生”展厅,我们见到了郑州的历史变迁,从黑白模糊的照片到五光十色的现代影像,从简朴的公园到郑州亚细亚、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绿地中心双子塔、中原福塔,让我们感慨日月变迁日新月异,如今的郑州已不再是从前的郑州,如今的祖国也不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再往上走,人群不再那么拥挤,“印象”展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马恩列斯毛的人像,厅内安静肃穆,与其他展厅有所不同。紧接着“记录”展厅,向我们展示生活中的二七塔:彩色的二七塔油画、信封、明信片、邮票、水墨画、微缩的小二七塔,在顶部的暖色灯光照耀下,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再然后的“淬炼”“焕新”“詹远”,在微黄的灯光中,我们不时驻足下来,所有来参观的游客此时都不同于初入时的激动吵嚷,这里只有安静,只有灵魂的沟通。虽然我们与他们一样安静肃穆,但我们的心中早已激情澎湃。以前只是在课本中了解过这段历史简短的内容,但这么直观地面对它,还是第一次。像无数次地历史教育一样,我们体会到工人运动的伟大,体会到祖国走到如今这一步的艰辛不易,体会到如今生活的珍贵与美好。我们的祖国并不是完美的,但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完美的人间乐园。
(图为“印象”展厅马恩列斯毛 通讯员 刘晨玉摄)
从顶层俯瞰,广场上的人、物都变得如此渺小,我真想投身于广阔的天地间,像先烈们一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突然我注意到,以为头发苍白的老人家正在跟他旁边的孙儿讲述着他父辈的故事。他说那时的资本家规定,凡是来考工的人,都必须扛起一种重两百斤的机车配件扁担簧并要来回走上一百米,工人走的过程中,工头会冷不防的往工人的腿窝里猛踢两脚,工人身体不能弯曲腿不能打弯才算合格,说罢叹了口气。紧接着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缓缓唱道“考工难,考工难,入路难似上青天,压断筋骨累折腰,有的一名染黄泉......”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我傻愣在原地一动不动,耳边只回绕着那位老者苍凉的声音和悲凉的歌词。站在展厅之中,我仿佛听到了革命烈士们的呼唤,他们不再是画上黑白的面孔,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张张坚毅的面庞凝结成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多少工人先辈多少革命烈士的血与泪浇筑了这座塔,这座塔承受了太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来的是数不清的精神财富。愿先烈们安息长眠,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我们一定沿着你们的革命英勇之路努力奋斗,振兴祖国!再次回到塔脚下,周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无一人在靠近塔的地方肆意喧哗,每个人都尊敬着这里的一切,尊敬这曾经在这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尊重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快乐的生活。如果只是参观游览这一建筑,如何对得起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承担一切的革命先烈,没有他们何来如今的幸福生活。只有心中常怀信念,切身处地的感受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通讯员:刘晨玉)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通讯员 刘晨玉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