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泉州 7月5日电(通讯员张小敏 张丽婷)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乡土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邂逅洋尾,筑梦童心”实践队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洋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系列课程,关注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将闽南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承中华传统工艺之薪火,以乡土资源赋能乡村教育,在新一代青少年心中播撒文化的种子,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闽台情韵,福籽同歌踏浪行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心相系。闽南语是大陆与台湾情之相融,血脉相连的载体。为促进两岸人民友好交往,继承弘扬闽南传统文化,“邂逅洋尾,筑梦童心”实践队结合磁灶镇洋尾村当地历史悠久的闽南文化,开展生动有趣的“闽台歌韵”特色音乐课程,让闽南特色文化厚植孩子们心中,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学习和传承闽南语音乐。
课上,队员黄诗琪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歌曲《丢丢铜仔》的创作背景和风格韵味。《丢丢铜仔》贴近生活的情节,具有闽南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快便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队员张丽婷巧妙插入纸杯手势舞环节,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台湾民歌的特点,带领孩子们用纸杯演奏出歌曲的欢快节奏。动感的节奏,悠扬的音乐,让孩子们都沉浸在闽南语的歌声中无法自拔。
“‘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giang’第四声;‘磅孔内’发音‘pang ko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在队员张丽婷的指导下,同学们正在学习闽南语的发音和语调。
队员黄诗琪用人声模仿火车的汽笛声、车轮滚动声,由远到近、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帮助同学们掌握歌曲中歌词的含义并学习其中特殊拟声词的唱法,这样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快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模仿起来,课堂成了一片欢乐的声音海洋。
队员黄昱欣表示,“在‘闽台歌韵’的特色文化课程中,孩子们用动听的歌声演唱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闽南语音乐,了解闽南语的历史,用真挚的热情和稚嫩的声音唱响民间动人故事,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意义所在!”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丢丢铜仔》的背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心怡供图
海丝之旅,展千年海上“船”奇
千帆竞立乘风行,福船百般皆为民。7月4日下午,一艘木制的中式帆船静静伫立在讲台上,船头和船尾的甲板高高翘起,船帆在风中飞扬。为引导学生了解古城泉州的历史和闽南文化,探寻闽南人文艺术,实践队充分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带领孩子们一起观摩福船模型,体悟福船文化。
精美的模型,精密的结构,优美的姿态,小朋友们看着讲台上的福船,听着老师的讲解,不由得频频点头。实践队队员刘心怡以泉州的“三湾十二港”入手,介绍泉州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并串联讲解福船水密隔舱技术以及福船在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太惊艳了,没想到福船背后有这么深刻的含义!”小朋友陈羽萱感慨道。
实践队队员刘心怡说:“作为一名泉州人,我有责任将福船文化传向四方,有必要去告诉小朋友们一支木船承载的辉煌历史,让他们感悟新时代的泉州海丝文化。”
图为小朋友们观察福船后分享心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心怡供图
童心向党,巧手剪纸映初心
当非遗进入校园,当百年党史与传统文化相遇,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走进课堂,实践队队员蔡秋容采用图片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领略传统剪纸的魅力。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剪纸之美,队员蔡秋容、杨丛瑛向孩子们展示传统剪纸技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会儿就剪出一个精美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幻瞬间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看到老师们的巧手创造出了这么精美的作品,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你这个还要对折一下,用剪刀剪下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点,不然就前功尽弃了”“剪纸不需精雕细琢,你们看,纸随剪转,心随指动,漂亮的图案就剪出来了……”在队员蔡秋容的指导下,洋尾村的孩子们正在学习传统非遗——剪纸。一纸一世界,一刀一乾坤。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专心致志地在红纸上“咔嚓、咔嚓”剪起来。没多久,一个个漂亮的作品诞生了。刚完成作品,王成帝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中国传统剪纸的制作,我感觉非常有意义,因为我在制作的过程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十分兴奋。谢滢雅小朋友表示要回家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成果,给家人介绍剪纸的历史。
队员苏华虎说:“孩子们精心描,仔细剪,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倾注到每一幅作品之中,这既是弘扬传统文化,更是表达对党的热爱和敬意,祝愿我们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红纸飞扬传递情怀,小小的剪纸不仅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更是美好寓意的载体。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制作的剪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心怡供图
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真正振兴。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邂逅洋尾,筑梦童心”实践队队员们以崭新的青年面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在课程内容上接地气、下功夫,在课程形式上多方法、多角度,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9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