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三下乡:真心真情,“乡”约仲夏
中国青年网菏泽7月6日电(通讯员:崔赵帅)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团的十九大精神,上好校内外结合的“大思政课”,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一脉乡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特来到菏泽市牡丹区苏道沟社区伊庙小学幼儿园开展乡村支教活动。志愿者们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成音乐组、舞蹈组、绘画组和手工组,分别依据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开展生动的课堂,发现孩子们各自的优点,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到达幼儿园时,实践团队首先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安排进行了设计,由于幼儿园在上午九点五十到十点是点心时间,经商议特将手工游戏时间统一安排在九点五十以前,正式上课和室外活动统一安排在十点以后。幼儿园老师们提醒志愿者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显眼包”还是“小害羞”都要兼顾到,不然他们都有可能变成小哭包。据此重新调整教学安排细节后,志愿者们都各自做好准备,必要时向各位幼儿园老师寻求帮助。
图为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雨柔 摄
一名手工组的成员在大班带着五名小朋友一起做手工。为了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他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太空泥完成一幅画。仲夏相约,大树是一大孩五小孩的作品主题。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实践队员先问他们绿色可以由什么颜色组合而成,一位小男生非常积极,余下四位小朋友也都很配合的给出了答案,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着,实践队员先和非常积极的小男生互动,用棕色太空泥做出树干并放在桌子的合适位置,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询问孩子们大树上面有什么,大树下面有什么……在欢声笑语中,一幅精美的3D图画跃然“桌”上。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进行舞蹈课,孩子们热情高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雨柔 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课堂上,音乐组的志愿者们选择《兰花草》作为教学内容。从选材角度来说,《兰花草》作为经典儿歌之一,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适合小朋友们学唱。考虑到年龄问题,大班和中班是主要的教学对象,实践队员们先统一教歌词,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很快就能独立说出歌词,接下来他们分组打着拍子教小朋友哼唱,采取教一遍-听一遍-练一遍的方式,二十分钟左右后,实践队员领着所有小朋友进行合唱,声音整齐响亮,曲调动听,在一旁的班主任老师情不自禁为小朋友们鼓起掌来。同时,《兰花草》也是舞蹈组实践队员们的“拿手好戏”。儿童正处于骨骼的生长时期,舞蹈一方面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又能给骨骼以适当刺激,促进生长。为了方便孩子们学习,实践队员们采取多对多的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向孩子展示动作,一名实践队员则专门负责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时刻关注桌椅板凳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严防意外发生。最后,志愿者们建议孩子们回家之后展示舞蹈给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小朋友们都欣然地表示同意。
图为实践队员在故事课上为小班学生讲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管丽霞 摄
上课过程中,指导老师不时前来“串门”,随时指正志愿者们出现的问题,其中使用普通话方面的问题居多,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等。因为乡村儿童大多采用方言进行交流,志愿者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普通话发音就会受到影响。趁下课时间老师和志愿者们仔细讨论普通话的问题,最终决定组织开展一节故事课,小班、中班安排实践队员讲故事,大班则由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自己分享故事,分享过程中要求讲好普通话。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在某种语言的氛围中长大,就会对这种语言非常敏锐,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课后,指导老师和志愿者们总结孩子们的上课表现和课堂效果,一致认为故事课的开展十分有意义,普通话的掌握能为孩子们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天的支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志愿者们都获得了不同方面的知识与进步。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只有用心去做才能真正收获。此次乡村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学业辅导和素质扩展,将志愿者的善良和热情释放给孩子,更是让孩子们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让青年学生学会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锤炼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本领,让青春的靓丽底色闪烁在祖国大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46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