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了调研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力量如何聚焦城市文旅建设。2023年7月1日,重庆移通学院行者公园书院群暑期三下乡“重生之碚”发展成就观察团抵达北碚金刚碑古镇,顺利完成实地调研工作。
观察团宣讲员何敏谈到: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重庆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因缙云山下有一块碑形巨石,有唐人题刻的“金刚”二字而得名。调研当天天气恶劣,雷雨不断,但丝毫不能浇灭我们团队调研的热情。集结完毕后,团队撑着伞开始沿着青石板路向古镇深入。沿途是金刚碑古镇发展的历史墙,我们一边驻足欣赏,一边继续前行。一张张照片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古镇发展的变化。尽管雨天道路泥泞,行走艰难,但雨中的古镇实在别有一番韵味,雨雾缭绕在古镇一旁的缙云山上,古镇静静的隐没于雨中,如诗如画,让人沉醉。
随后,观察团踏入了金刚碑古镇博物馆,在自由浏览后,观察团就地展开了“金刚碑历史发展”交流会,每位同学各抒己见,依次发言。随后,观察团项目负责人殷恺就交流会中所谈到的历史发展、时代变迁影响、成就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汇总。他指出:清代以前,金刚碑唯有自然风貌,少有建筑。因其背靠缙云山,有煤开采,有溪流切入嘉陵江,便于砌路运输,人口聚集遂逐渐形成。金刚碑在清代以前并无场市,清康熙年间,缙云山煤炭经金刚碑装船外销。而后,观察团调研分析员李杰就金刚碑历史发展展开了论述,并提到路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金刚碑建筑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金刚碑的历史见证。我们可以从这石板路走回历史,也能到达未来。一条路,既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有新时代下党领导人民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
结束讨论后,观察团走进中正书局遗址,那是一个建于防空洞里的印书厂。观察团宣传负责人陈星羽讲到,因为书局洞口连着山,当时有水滴不断滴下。我们在洞中行走,抚摸着石壁上的痕迹,想着当时在刚刚过人的高度塞下的庞大仪器和来回忙碌的工人,如今昏黄的灯光和石壁上的遗址依旧诉说着当时无数文字从这里飞出。随后观察团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了解到,抗战时期,除了正中书局还有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勉仁中学,中福公司,民利制革厂,北碚滑翔机修理所等一批机构纷纷迁驻金刚碑,正是这些名人和机构的到来,给金刚碑注入丰富的人文沉淀和文化内涵。
走出书局,观察团来到了金刚碑“五大旺族”的旧址。同过询问了当地的工作人员和商家,观察团了解到。自抗战胜利以后,金刚碑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但城市建设中心的偏移,金刚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重庆北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刚碑的文旅开发工作。为了保留街区的传统风貌,铭刻重庆记忆,以传统风貌诉说巴渝古韵,区文旅委联系第三方企业,历经四年,共同打造出了金刚碑古镇文化旅游项目。保留了古街山水合一,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同时加入了现代旅游元素,由此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观察团指导老师张琦琦对此次调研工作总结到:金刚碑兴起于清代,繁荣于抗战,如今又焕然重生。青石板路弯弯曲曲,两旁古树郁郁葱葱,传统建筑依山而建,文化街区错落有致。溪流、小桥、古树、宅院共同构筑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晚清古街,风韵犹存。这离不开无数代人漫漫长路的历史,也离不开当代人的建设,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她还强调,此次走访调研金刚碑古镇,不同于日常的旅游,此次调研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成就的发展,在未来“重生之碚”发展成就观察团也将继续去探寻去挖掘属于北碚的发展成就,青春正当奉献,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51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