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利用网箱养殖中华蛸?”这是我们团队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后养殖户反馈最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带着技术来到有“和美海岛”之称的南日岛,为当地养殖户实地答疑解惑。
网箱养殖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和环境控制,使水和氧气流动进出,同时隔绝外界环境,增加水生生物的密度和食物供应,促进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发育。但与此同时,网箱养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包括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环境影响等方面。正确的管理和监测是确保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的关键。
本团队在充分了解当地养殖户的难点之后,跟随养殖户张金水先生一起出海,来到南日岛东岱湾生态养殖网箱平台实地调研指导。之前在团队的指导下,张先生依托每亩网箱2.7万元、海域补偿0.99万元的迁移补贴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成功升级了网箱系统,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养殖户的创业负担,提高了张先生等养殖户转“捞”为“养”的积极性。
看到全新的网箱,张先生抑制不住心中激动的心情跟我们说:“感谢政府的补贴政策,感谢大家的指导,现在更换的全新网箱系统,比之前的网箱更安全、更耐用了。”看到陈先生这蒸蒸日上的养殖情况和干劲,团队负责人杨冉更加坚定了用学科优势,科技兴农,助力养殖户实现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这条路。
在团队和团队指导老师王艺磊教授经过科学综合地分析当地中华蛸生长特点后,团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方案。首先,在中华蛸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温,合适的水温可降低中华蛸的新陈代谢,以避免自身因素造成的水质恶化带来伤害。其次,使用特定的网袋分装,减少体力消耗和运输伤害。另外,是对水温水深的控制,温度应控制在23℃左右,水深在0.8米至1.7米。团队对盐度、溶解氧和氨氮、透明度和光照等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测量,得到最适宜养殖的区间。最后,团队还建议张先生两天左右应清除网箱底部残饵一次,避免饵料腐败,败坏水质;在高温期,应经常清洗网衣,保证海水畅通,水质清新。
养殖户张先生感谢团队的悉心指导,他也将会把团队指导的科学养殖技术推广给其他正在养殖中华蛸的养殖户们。回航中,水产学院生物学专业研一学生陈泽滨感悟道:“本次三下乡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中华蛸养殖的实际情况,它从我的课题对象变成了和我有感情羁绊的鲜活生物。不管是育苗场或是海上网箱养殖,都让我对中华蛸的养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今后的科研中更有激情和方向。我们团队还深入生产一线,讲解中华蛸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养殖户进行日常养殖管理,让我们的这支乡村振兴促进团真正做到科技教育文化下乡,帮助发展乡村产业,让更多人受益。
(2023年7月3日,“不负‘蛸’华”实践队在南日岛乘船出海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网箱中两头中华蛸嬉戏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不负‘蛸’华”实践队在南日岛网箱养殖基地检查中华蛸养殖情况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 “不负‘蛸’华”实践队在南日岛网箱养殖基地检查中华蛸养殖情况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不负‘蛸’华”实践队抵达东岱湾生态养殖网箱平台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不负‘蛸’华”实践队在南日岛科普宣传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不负‘蛸’华”实践队指导老师王艺磊教授和养殖户张先生 杨婧 摄)
(2023年7月3日 “不负‘蛸’华”实践队在南日岛乘船出海前的沙滩,寓意扎根实地 杨婧 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5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