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丝绸之乡,赓续非遗文化
大学生网报苏州7月8日电(通讯员: 胡郧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的丝绸享誉中外,历史悠久。丝绸制品工艺繁复,得来不易,在古代,其价格胜过黄金,更是有名家出品的丝绸,黄金百两换不得一匹,可见丝绸的珍贵。2023年7月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薪火”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享有“丝绸之乡”之称的苏州,来探访苏州传统丝绸工艺品的故事。
日光和煦,薪火队一行人来到苏州丝绸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浓郁的桑蚕丝绸的染料味。博物馆内分为多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各色出土的古代丝织文物,包括丝绸质服装、织物、绣品和古代织机等。第一展馆,是阐明丝绸起源和丝绸发展史的古代馆,刚入馆,迎面便是一幅嫘祖缫丝图,其上附有说明:传说嫘祖发明制丝技艺,黄帝制纺纱机以辅之,这便有了最早的丝织技术。往馆内继续观看,便是各个朝代的丝绸制品。各式丝织展品大小尺寸不一,如各种各样的苏州团扇,小型扇面,其上花纹,多见花鸟鱼虫,色彩秀丽斑斓;大型扇面,其上花纹,多见山水苍云,色彩基调多以墨色,靛蓝为主。
一丝一线 尽显巧匠技艺之深
丝绸柔软光滑,如云般飘逸,尽显中国文化的温婉与雅致。丝绸于古代是皇亲贵族的专属服饰,华美繁复的龙袍与嫔服,彰显了尊贵与权威。同时,丝绸也是外交礼仪的重要表现,作为礼物,将丝绸赠予友邦以示友好与合作。馆内陈列着的诸多丝绸工艺品制作技巧卓越,宋锦、缂丝、漳丝等技艺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古代手工艺人精湛的丝织技艺。
图为薪火队员正在观赏战国缂丝制品。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郧峰 摄一绸一缎 诉尽辛勤劳动汗水
精美的丝织绸缎确实由晶莹剔透的一根根丝线构成的,想要获得这小小的丝线却是要经历许多道的工序与步骤才能得到。馆内负责人告诉薪火队,每一根丝线都需要喂养蚕2个月后得到蚕蛹壳,再由一道道工序:剥茧、煮茧、缫丝、制线,炼染。整个一套工序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最后再用纺纱机将丝线纺织成经纱与纬纱,经纱与纬纱交替纺织编织出所谓的丝绸。
图为传统技艺制出的宋锦。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郧峰 摄一针一线 绣出中国传统风华
苏州丝绸以其精巧的丝绸和宋锦而闻名于世。薪火队在这里观赏到了一些传统的苏州丝绸艺术品。博物馆还设置了互动展示区,让游客亲身体验苏州宋锦的魅力。薪火队员有幸见到了苏州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人,他们现场展示了传统的制丝技艺,并且向参观者介绍他们的工作过程。
图为工作人员演示的丝绸纺织过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喻梓欣 摄丝绸加工成精美的衣物,彰显了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在丝绸制作过程中,中国古人发明了多项独特的技术,如蚕茧煮解、纺纱织布、染色绣花等,展现出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他们掌握着缫丝、织纹、扎染等艺术技巧,使丝绸成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中国古代的丝绸织物不仅注重外观的瑰丽华贵,更追求着舒适和穿着的便捷。通过精心算计裁剪,合理分配面料,使得衣物贴合身形、呼吸自然,将华丽与实用完美结合。丝绸衣物也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于色彩与图案的独到见解。他们利用丝线的特性,在衣物上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图案和纹饰,融入了大自然的灵感,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丝绸衣服承载了中国古人融汇智慧的历史痕迹,它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并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苏州丝绸博物馆不仅呈现了苏州丝绸的历史底蕴,还成功将丝绸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丝绸产业的平台,希望能够将苏州丝绸的故事传播给更多人。世人只知苏州园林出名,却鲜有人闻苏州宋锦,抢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在行动,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中,薪火队将促进宣传,使苏州丝绸文化广为人知,伫立于中国传统工艺之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57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