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百年工匠精神,续写时尚传奇 | 国家级非遗红帮裁缝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 作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8日电(通讯员 王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6月2日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2023年7月6日下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波市奉化区王兴昌洋服店拜访了国家级非遗红帮裁缝传承人王小方老师,感悟红帮文化深厚的思想底蕴。

王小方,红帮裁缝第六代传承人,他16岁开始拜师学艺,到28岁成为知名服装企业技术总监,再到30多岁创办王兴昌呢绒洋服店,王小方始终怀揣着红帮裁缝传承的初心,遵循“要像雕琢艺术品一样做好每件西服”的理念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发扬红帮文化和红帮精神,积极拓展红帮裁缝产业链,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悉心钻研红帮技艺,王小方始终怀揣着红帮裁缝传承的初心,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发扬“红帮文化精神”。

继承人王小方为同学们展示新中式服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诗怡 供图

红帮裁缝技艺是立足宁波本帮裁缝技艺传统、又吸收西方立体裁剪技术,从而实现“中西合璧”、“中体西用”创造性转化的制衣工艺。它发祥于奉化江两岸,并随着红帮裁缝艺人的流动向外发展,目前已拓展到国内外30余个城市。

红帮裁缝技艺是我国近现代服装行业转型开拓期的杰出典范,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套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个西服学校、第一本西服理论著作。宁波红帮裁缝成为了金字招牌。曾为孙中山先生、徐锡麟先生以及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过精美绝伦的服装。1997年8月,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服装之乡”;2005年“红帮裁缝”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奉化红帮裁缝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在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红帮裁缝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即来自洋人的专业制西服之打击。但面对洋人的专业优势,红帮裁缝并没有轻言放弃,为了与洋人竞争,他们奋起直追,勇赶国际服饰新潮流,为了赢得过洋人,也为了自己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红帮裁缝竭思竭虑,采取各种形式,奉献一生,致力于培养红帮传人,弘扬红帮精神。

古老的裁缝工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雨轩 供图

回顾宁波红帮裁缝风尘碌碌的历史,发人深思。它不仅填补了中国服装史上的空白,更是一个宝贵的品牌形象。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取精用弘,红帮是一个群体,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开拓者;红帮又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宁波帮的创业精髓。红帮精神是行业之魂,红帮技艺是文化之核。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红帮裁缝”的招牌百年来一直金光熠熠,直到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红帮裁缝“是一群敢于创新的人,百年前,他们从无到有,从模仿别人起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定制规则;而如今,面对不断变幻的新形势,他们没有故步自封,再创辉煌。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化作了“红帮精神”的骨架。制作一套纯手工的西装有130多道工序、上万针,前后要花一个月左右时间,对服装每一个部分都有精细到毫厘的要求。对技术细节的苦心钻研,是“红帮精神”的血肉。

这么多年来,红帮裁缝的每一位传承人都坚守发扬着“工匠精神”,第六代传承人王小方老师与我们自述其学习时期,每天练习到凌晨三点,遇到很多困难,但都一一克服,坚持了下来。我想认真,刻苦,细心服务等等,这些“工匠精神”的体现,正是红帮在坚守自己的“正道”。同时红帮裁缝也在不断创新,王小方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房间内的文创产品,并把最近创作的一顶虎头帽展现给我们,从王小方老师的笑容中,可见红帮裁缝在以工匠精神为核,不断创新的方式下,未来将一片光明。

本次调研增强了“传非遗,守匠心”成员们对红帮裁缝的认识,了解了“红帮裁缝”们独守匠心用“工匠精神”续写了百年时尚传奇,感悟到艰苦创业,奋发创新,洋为中用,独树一帜的“红帮精神”。“红帮裁缝”的故事一直在延续,这弥足珍贵的“红帮精神”的力量更激励一代又一代“红帮裁缝”不断创造辉煌。将红帮精神实际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实践红帮精神,才能真正做好新时代青年。

合照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蒋雨轩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62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以及部分老年人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如何让他们拥…… 韩文昊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生走入鲁源新村,探索文化赋能蝶变之路

曾经的鲁源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丰富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为了探索……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昊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书山勤径,学海泛舟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是需要长久持续耕作的一项事业。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乡镇,教师的存在也更为重要,教师是一切教育资源的基础。为了提高乡镇地区的教育质量,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学习,曲阜师范…
童心向党,筑梦未来 ---湖南工学院商学院赴衡南县怡海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7月5日,湖南工学院商学院“农旅融合,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新天地幼儿园开展“二十大”宣传教育志愿服…
赴池州市乡镇艺术教育实践团
#承艺传遗服务队——赴池州市乡镇非遗文化与艺术教育实践团#7月7日,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赴池州市乡镇非遗文化与艺术教育实践团在丁香镇梓桐村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在小朋友的阵阵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拉开基层支教的序幕
大学生网报恩施7月8日电(通讯员杜梓豪)2023年7月8日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来到湖北恩施大坟山村委会妇女儿童之家,举行“七彩假期”暑期课堂开班仪式,暑期课堂将以萌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
坪围小学之乐符的跳动
2023年7月7日,岭南师范学院“同心振乡”社会实践队给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赏析课。下午16:00,我们队伍的小伙伴根据支教的宗旨给同学们上音乐赏析课,希望他们可以了解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感受音乐的…
体育筑基础,共建强国梦
(通讯员郭泉攸)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让孩子们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7月8日,岭南师范学…
邵阳学子三下乡:医心筑梦行,助力村民健康安全
为提高村民安全意识,邵阳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乡村竞生辉,医心筑梦行”爱心医疗服务团赴邵阳市板桥村进行安全知识宣传,积极为村民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图为团队队员在位村民讲解安全知识。此…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志敬新风·芯火相传”七彩假期思想领航实践活动
“志敬新风·芯火相传”七彩假期思想领航实践活动大学生网报合肥7月6日电(通讯员田洋)为切实加强对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合肥工业大学微…
展清楚担当,系情丝于乡间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赴固镇县仲兴乡沱西村“用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小分队8位成员来到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益磊养殖合作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养殖合作…
长江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硕果万顷新丰收,葡萄园里农事忙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拓展乡村多样化功能,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7月5日上午9时,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逐梦”青年志愿者“三下乡”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