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和学习江门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华侨华人的精神品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和光同尘”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6月23日前往江门市蓬江区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实践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对侨务工作的指引,传承华侨的历史文化,展示侨乡的文化魅力,并深刻体现华侨的精神文明。
走入五邑华侨广场,便可看见一座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俨然屹立于其中,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固定陈列着“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百年沉浮侨史,是一封封“家书抵万金”的侨批,是一缕缕“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也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气度……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由“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九个部分组成。走进其中,便可感受到沉浸式的时代氛围感,转角街巷处,一个个侨史故事正向我们娓娓道来,向世人讲述着侨乡的过去,乃至中国从贫弱中一步步走来的恢弘画卷。
自古以来,华侨始终心系祖国,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一个个侨史故事都与中国发展史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一座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便是是一部看得见的中国近现代史。
为谋生计远走他乡
走过序厅,进入第一部分“远赴重洋”。沿着展厅走,便可见一架梯子横置于头顶,光膀子挑扁担的工人行走其上,完美再现了华工“海外拼搏”之景。该部分展览展示了明清时期,五邑的贫困百姓迫于生计而前往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发扬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奉献精神,开发矿产、修筑铁路、发展农业,为世界锡都建设、美洲铁路修建、西方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在那个普通老百姓没有护照的年代,江门务农者已经走出国门,可见侨乡移居海外人数之众,同时也反映出侨胞吃苦耐劳,为谋生计远走他乡、艰困奋斗的精神品质。然而,即便身处海外,华侨游子们对家乡根植着深厚的思乡爱国情怀。来到一路两岔口,左转是海外唐人街,右转即中国侨乡街,两者平行放置,展示出华侨“在海外建家乡,在家乡建世界”的理念,街巷各处皆可见,侨胞们在海外仍然保持着祖国的建筑风格和街道特色,寄托了浓厚的思想爱国之情。
支援祖国抗战、危难之处显身手
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为革命之母。五邑华侨的血泪史和奋斗故事,正是近代以来广大海外侨胞追寻国家富强与民族独立,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共建桑梓的心路历程。走进“推翻帝制”展厅,一幅福侨胞爱国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航空救国,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助力推翻帝制;在“铸就丰碑”展厅中,江门华侨郑潮炯虽无万贯家财,却有共赴国难的雄心。他年老的父亲死于日寇枪下,却因身在南洋无法回乡奔丧。郑潮炯揩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在多方组织帮助下,于北婆罗洲及沙捞越各埠义卖瓜子筹款,甚至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不惜卖子救国……五邑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学者梅伟强说,遍布世界的华侨共赴国难,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五邑华侨们将自己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不惜为谋求祖国向上向好发展而赴汤蹈火,展现了侨胞们伟大的爱国、爱乡精神。
寻求发展坚定归来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五邑华侨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危难之时,也体现在寻常生活中。在“追求光明”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展厅中,展现了华侨们“有银好寄回”的胜状,华侨们赡养家人并支持当地建设,侨汇成了侨眷赖以为生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侨乡经济的重要来源。华侨们纷纷将赚得的资金寄回家乡,建设家乡和祖国;在改革开放后,海外侨胞响应国家政策率先回国投资。海外侨胞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随之而来的还有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全球化的视野,这对于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华侨们对于祖国的贡献无微不至,小到民间扶持大到家国天下事,侨胞们始终紧跟祖国发展局势,坚定爱国情怀。
回望历史的长河,自古以来,中国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转折背后都有着华侨华人的身影。华侨们始终心系祖国,始终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百年侨史沉浮,同样也体现了百年中国发展史沉浮。学习侨史,不能仅停留在知其史,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年青人学习侨胞们根植的深厚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同时,希望根植有深厚底蕴的“侨乡历史文化”能广泛传播开来,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学习“侨乡历史文化”,真正达到此次实践的目的,也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侨胞们伟大的爱国精神,积极探索如何将侨乡历史文化以及侨胞精神品质推广到更广阔的时代舞台之中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65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