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那曲社会实践团队下乡
——班戈县生态考察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作为生态学的研究生,我们在课本中了解过高原的生态类型与环境气候,但是这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中和脑海里的固有印象,想要深入探索高原生态系统的真容,必须躬身践行,实践出真知。
我们来到了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市。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2023年6月26日早上8.00整,导师王凯带领着我们上海海洋大学那曲社会实践团队的5名成员前往班戈县,一同进行生态考察。全体成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车,整装待发!越野车在平坦宽阔的109、317国道前行,一路向西,依次经过了错愕、蓬错、蓬错支流、崩错。一路上,壮美的高原景色,绿油油的草原、辽阔的戈壁、生机勃勃的湿地、蓝宝石般的湖泊和巍峨的雪山都映入眼帘。
导师与我们——蓬错支流(凯日雄附近)
导师王凯与当地领导交流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地水生生物资源——蓬错支流(那恰村附近)
一、草地资源
河边的草地孕育了丰富了的植物资源,团队拍摄了河流边植物照片并对其进行鉴定,参考《西藏草地植物彩色图谱(第一卷)》,从左到右依次为藏波罗花、西藏报春,肉果草、弱小火绒草、藓状雪灵芝、三裂碱毛茛。其中藏波罗花根可入药,有滋补强壮的功效。肉果草全草可入药,具有养肺排脓、清热止咳的功效;三裂碱毛茛全草可治烧伤、烫伤,是很好的藏药。
河流边丰富多样的草地植物
辽阔的草地与戈壁——班戈县
二、水生生物资源资源
班戈县拥有众多河流湖泊,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鱼类有高原鳅、裂腹鱼、裸鲤等,浮游动物有卤虫、钩虾等。“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是本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按照藏族当地人的说法,他们认为像鱼、蛙等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如果食用它们是对龙神的不敬,必然会造成龙神的不满和报复,引来不幸,所以从古代延至今日,他们都不愿意去吃鱼,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藏东地区最为普遍。藏族人不吃鱼,还有一点原因是源于他们的水葬习俗。在藏区若人逝 世后大多会实行天葬和水葬,水葬,即把逝者放在木筏上然后放入河中,任其漂流,此时河中的鱼儿就会蜂拥而至吃其腐肉,而藏族人则认为,若吃河中的鱼则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选择不吃鱼。所以大量的渔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钩虾在我们海大人眼里最常见不过,钩虾类海产种分布于热带、温带及南北极带海域,生活于潮间带、潮下带和深海。 但在海拔超过4600米的崩错也大量存在它们的身影,被称为淡水钩虾,淡水钩虾以腐烂的植物、藻类或浮游动物残骸为食。它们生有长长的触须,这有助于它们寻找食物。淡水钩虾多分布于冷水性水域,热带与温带的淡水中少有存在。
栖息于浅水河段砾石缝隙、沿岸孔洞等隐蔽之处的高原鳅体色通常为河道色——蓬错支流(凯日雄附近)
崩错的饵料生物资源——钩虾
三、农牧资源
牦牛肢体强壮、适应性强,是藏区牧民之宝。牦牛是牧民生活的营养来源和经济来源。一路前行,海量的羊群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里。
四、水土资源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水源来源主要是来自周边高山的冰川融化水,而流入地势低洼的地区形成湖泊,这些湖泊大多数只有流入的河流,而没有流出的河流,所以导致矿物质在湖泊中会不断的积累,增加湖泊水的盐度,所以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大多属于“咸水湖”,比如青海湖、纳木错和色林错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咸水湖。由于富含矿物,蓬错湖岸边由不同盐类析出形成了一道道白色的盐带。
人眼的高度难以看出壮美的高原地貌,我们利用无人机在30米的空中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在空中高原地貌的特点一览无遗,蜿蜒的河流与绵延不绝的山丘,蓝宝石般的湖泊在空中俯瞰时,湖水的颜色也丰富多彩了起来。
无人机拍摄——流入崩错的河流
无人机拍摄——崩错沿岸景色
蓬错附近的壮美景色
蓬错湖边分布广泛的碱盐
团队采样——蓬错湖边
本次下乡生态调查活动在我们的一声声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中结束了,身处一措再措的青藏高原上,317国道的沿线的每一帧都印在了成员们的脑海中。班戈县丰富的草地、鱼类、农牧及水土资源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也是一位位藏族人民辛勤劳作的印记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