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金华7月9日电(通讯员何雨乐)以鸟鸣春,以虫鸣秋,随拈一事而天下皆在其中。既来苏州,又怎能错过苏州园林中的四季风雅。在西方,窗户就是一扇简单的窗户,它能透过明媚的光线和新鲜自然的空气;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呢,窗则是我们生活的取景器,它像一幅画框,任由我们生涩的窥探园中的清雅世界。7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薪火社会实践队前往苏州拙政园,访寻这处极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纵然市井喧嚣,一转身,步入林泉,便进入一方精神理想世界。
据悉,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抵达苏州第二天,薪火实践队成员们就将游览拙政园提上日程,希望能一览有“天下园林之母”美誉的拙政园之貌。在历经一个半小时车程和漫长的排队等待后,实践队成员终于得以欣赏到这一传统的江南地区建筑。入园之后便可清晰看见园内景观的排布甚有意味:虽然通过堆叠一些山石、土堆来阻挡游客直接进入的脚步,但又未曾遮挡游客一览园内景观的视线,譬如极有代表性的东园兰雪堂北侧的缀云峰,虽然让成员们透过太湖石可以观望到放眼亭,但又必须绕池穿过才能近距离欣赏,利用“遮而不挡”的排布手法,丰富了有限的空间,提升游客的景致观感。
成员们再继续深入园中,曲径深幽,亭台楼阁,一切建筑掩映在层层叠叠的苍竹翠柏中,虽然那天的烈阳极为耀眼,但走在静谧的石子路上,翠绿的苍叶间稀疏透过的日光照射在古朴典雅的景观上,衬的整个园林极为清秀娴静。整个园林建筑基本都环水布局,以中心水池成中轴对称,各处景观互相倚靠或遥遥相对,形成对景。实践队成员走过曲曲折折的黛瓦小廊,在远香堂遥望雪香云蔚亭,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一边拍照记录园林建筑的特殊之处,一边又在感叹这样如此精妙的建筑设计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错落有致的拙政园景观。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何雨乐 摄
一花一树一世界,而在拙政园中,成员们一致认为欣赏这样具有丰富意味的古朴江南建筑,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园内各式各样“门洞窗口”:小径之上的复廊漏窗、中心庭院内的落地长窗,绿漪亭中的开敞亭廊,成员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各自拍摄心中所见的园林,皆是不同的优美景致,移步至另一扇精美的石窗前,到处布满了拍摄的游客,他们利用石窗与景观间形成的独特效果,定格与这奇妙的古建筑间永远的美好记忆,其实这也是无形中运用了园林建筑中借景和框景的构造手法,实践队成员们也是不由感叹建筑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奇妙联系。
图为实践队成员透过石窗所见的园林。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何雨乐 摄
成员们沿着既定路线继续探寻,突然有成员小声提出疑问“倒也是奇怪,这样一座拥有极为丰富元素的园林为什么在游览的时候不觉得沉闷,反而有一种轻松的呼吸感,按理来说元素越堆叠应该看着越沉重啊?”大家望着未逛完的建筑,也是说不出原因,旁边的带队导游倒是接上了话“留白。”“大家看这旁边普通的白墙,虽墙地种植些许植株,但一定稀疏分明错落有致,绝不会密不透风,点到为止”。的确,园林内的芭蕉绝不会栽满一路、遮天蔽日,必定是隔一段,不会让你的眼睛疲乏,留白露出的蓝天,给予游客适当的“呼吸感”。拙政园也是将留白这一造园手法运用到极致,留白其实也是表现了造园主的修养: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做人做事也要学会留白。
图为拙政园中游客拍照留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刘汉达 摄
此次薪火社会实践队成员们游览苏州拙政园的确受益匪浅,不仅实地了解到园林建筑“因地制宜,法忽自然”的设计理念,领会到园林建筑山水的意趣和诗情画意,还感受到先辈们蕴含在建筑中超前的人文理念。“拙政”即不问政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人文理念从古至今一直受中国人崇拜,但若满腹热血无法报国,不被当局者赏识,不如回归园林,建设自己心中静谧的精神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3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