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苏州7月9日电(通讯员: 胡郧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江南数千年的孕育滋养,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苏州吴中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大批历史文物和时代文化瑰宝。2023年7月4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薪火社会实践团队抵达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深入吴中,探寻那令人向往、好奇的吴地文化。吴文化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是苏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特色博物馆。当团队成员刚到达目的地时,眼前宏伟大气的现代建筑吸引了所有成员的视线,博物馆入口两旁的蓄水池波光粼粼,像是在极力欢迎游客一般。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幅附有文字的场馆介绍图,在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道:吴文化博物馆一楼主要用于临展、教育和公共服务,两个临展厅重点打造吴地文化、江南文化特色展。吴文化博物馆二楼主要设置常规陈列,常规陈列以「考古探吴中」与「风雅颂吴中」的专题展览形式,以「吴地文化一万年」为主线,对学术意义的「吴文化」及「吴地文化」进行相对全面的解读,其中,「风雅颂吴中」包括「吴风」「吴雅」「吴颂」三个部分。
图为显德五年舍利铜塔。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郧峰
摄金银玉琢 吴地雅风翩起
随着工作人员的步伐,薪火队员来到了二楼风雅颂吴中展厅,此展厅主要陈列着表现吴地民风的古物。进入展厅内,映入眼帘的便是立在展厅口的三座展柜,其一是显德五年舍利塔(杭州博物馆藏),其二是朱碧山造银槎杯,其三是金枝玉叶饰品(南京博物馆藏)。次三件工艺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吴地的风雅和工匠人的高超技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们讲解道,第二件展品,为中国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朱碧山制作,并且朱碧山以雕制银器取胜,以善制槎杯闻名,为一时冠绝。作品有槎杯、蟹杯、虾杯及昭君、达摩像等,但其传世作品仅有槎杯一种,且数量稀少。该展品以仙人乘槎卧游银汉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将银酒杯巧制成树槎形的一叶扁舟。这小小的槎杯之中,细藏了多少吴地的故事与雅致风俗,承载的是吴地巧匠的不朽传承。
图为朱碧山造银槎杯。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郧峰 摄
横梁斗拱 吴中风雅交颂
薪火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吴雅展厅到达了吴风展厅。刚入展厅,一排竹筒所砌成的竹门映入眼帘,向左转去,便是古代吴地居民的住宅区微缩模型,随工作人员深入,是一片片吴地特产的植物,中药材,以及各类稻米。馆内深处,是一块块吴地矿物,五颜六色的金属光泽让人眼花缭乱。讲解员说,这些展品都是与吴地人民息息相关的物品,与吴地风俗密不可分。顺着讲解员的步伐,成员们进入了下一展厅,厅内陈列着诸多竹制,木制的建筑模型,造型别致,技巧玄妙,更有用中国的传统榫卯结构所制成的斗拱,不仅如此,还有陶拱、石拱。个个都古朴端庄,造型奇特。这些建筑部件模型,做工既有粗糙,亦有精致,但每一个都反映着当时吴地的建筑风格,房屋构造风格。馆内陈列的香山帮建筑图纸,其细致程度不亚于现代的建筑图纸,可见吴地工匠技巧之强硬。
图为香山帮的木质建筑模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胡郧峰 摄
「吴雅」展厅以雅物见证吴地历史,展示吴地生产生活方式。雅正是吴文化的精髓。不偏倚,不过度,以文质彬彬为自己的追求是吴雅的内涵。「吴风」展厅分山水华滋、吴地风物、营造构建、江南精工四部分,以四时物产为主线体现吴地物候及风物;关注吴地古村古镇古建筑,展示典型的村镇格局和特色的建筑构件;通过传承至今的匠人作品,体现吴地工艺的今日之风、今日之美、今日之用。风物既是自然山水、又是能工巧匠刀刻斧凿在世间的风貌和记忆。抢救非遗文化,实践团队在行动,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中,薪火队将促进宣传,使吴地文化广为人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7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