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实践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韧性的考察及其建设研究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作者:探路者实践队罗琮

【摘 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接续开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世纪中后期以来,社会急剧变迁,社会运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加剧。尤其近年来,自然灾害与疫情多发反复,国际竞争激烈与社会剧烈转型带来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风险更加速了风险社会的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想应对这些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不确定事件的冲击,必须以韧性视角审视乡村发展。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全方位提升乡村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才能塑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但我国乡村韧性整体水平与各地各类型乡村韧性的差异目前都尚不明晰。据此,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对比研究提出发展乡村韧性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韧性治理 乡村韧性 发展现状

一、前 言

(一)调查背景

1.城市韧性研究

“韧性”最早是工程领域的专用名词, 原意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围绕其固有单一基准点、保持本质特征前提下的复原能力。随着研究的发展,更多学者从生态的角度提出通过构建多元均衡的生态体系来达到提升韧性的目的(1973 年,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首次将韧性概念引入到生态系统研究中,定义为“生态系统受到扰动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韧性的研究逐渐从生态学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中,韧性的概念也经历了从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到演进韧性的发展和演变,其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受关注度也不断攀升)。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逐步重视对韧性的研究,将韧性界定为系统在不改变自身基本状况的前提下,对干扰、冲击或不确定 性因素的抵抗、吸收、适应和恢复能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 险也不断增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脆弱 性,而这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韧性”的理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规划视角。由此,“韧性城市”应运而生,并在全球掀起了韧性城市规划和实践的新浪潮。目前,韧性建设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积累了大量成果。韧性城市的理念己经开始深入到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各个层面,并上升为公共政策。

2.乡村韧性研究

乡村发展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举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明发展程度、生态环境状况、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治理水平等是乡村共同富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广大农村地区如何借助这些关键性要素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理应成为学界和当地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韧性理论可以作为研究乡村发展的一个非常有解释力的工具和视角。现有的研究较多关注城市的韧性程度及其发展,对于乡村韧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积累了一批有关乡村韧性的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众多学者从权利、话语、技术等维度阐释乡村韧性治理的具体内涵并界定其研究域。乡村韧性被定义为在城市(镇)化加剧、经济和生态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重振乡村社区活力,提高其面对风险的回应、恢复与调适能力。而为方便研究,本文将乡村韧性定义为在特殊风险之下,村庄内部村委会等村一级基层组织、村内各类社会组织与自组织团体、村民及其家庭这三大行动主体及三者的合力在危情预警、专业处置、应急动员、管制服务、社会救援、信息引导、督查指导和评估推动这几大阶段所发挥出的,用以抵御外部风险的回应、调适与恢复能力。

3.调查原因

乡村地区由于先天的不足,与城市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居民文化素质、地区风俗习惯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在面对各种高风险、不确定因素的冲击时,往往更加脆弱。所以乡村的振兴必定是负有韧性的振兴,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利雅得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峰会上提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的理念和举措,倡议创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的韧性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现实有需要,实践必跟进。本实践团队主动关注乡村韧性发展问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以期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二)调查目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其目的正是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和冲击,减少城市发展中的脆弱性。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同样存在着脆弱性,关注和研究乡村韧性发展和建设的问题正当其时。为此,我们此次调查的基本目的如下:

1.知:通过深入农村,一方面了解农村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收集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村风村貌、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数据和访谈资料,为乡村韧性的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

2.研:开展关于乡村韧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尝试建立评估乡村韧性的指标体系,衡量乡村韧性程度,发现乡村韧性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对策,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3.行:加强大学生与农村社会的联系,培养大学生的乡土情怀、实践精神、向人民群众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锻炼将学习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调查意义

1.有助于民众了解我国的农村面貌和发展状况,并且有助于掌握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真实客观的素材,同时也有助于将韧性理论引入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有助于加强乡村韧性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乡村韧性研究的发展,同时帮助农村居民更好的进行农村治理与意识建设,为乡村治理的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绵薄之力。

3.有助于打造符合韧性城市、韧性村镇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助推韧性村镇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助于加强对乡村基本文化特征内涵挖掘,同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推陈出新,使优秀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实现蜕变。

4.有助于推动统筹谋划韧性村镇建设目标与需求,相关部门同频共振、整体推进,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自组织力和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5.有助于提升乡村自然资产及生态环境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城乡联动机制,夯实应急防灾基础。

(四)调查地点

汪家垅村,地处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曾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文明村”等等59块奖项。

二、对乡村韧性建设情况的总结

具体来看,就组织韧性而言。面对突发性风险(例如疫情)时,村庄的基层组织往往提前预警,响应上级政策速度也较快,且对上级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强(如村内频繁进行消杀、测体温,按时上报健康监测,大喇叭宣传等),相应措施也较为全面(如为隔离人群提供良好的待遇与服务),也能够投入充足的资金确保各项政策的执行。但由于基层组织动员能力有限,村民和党员未能得到很好的调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村庄规模大,导致村庄往往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如志愿者募集困难的问题)。

就经济韧性而言。对于村民来说,面对突发性风险时,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所受到的生计冲击较大,且恢复力一般。例如自疫情以来大部分受到影响的家庭未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标准。不过由于大部分村民家中都有一定量的田地且并未荒废,所以面对突发性风险时,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就村民韧性而言。风险稳定以后,村民情绪稳定度尚可(受访者均表示疫情期间情绪状态较好),多数村民都能理解各项措施并遵守相关组织规定,配合村委会工作。虽然村内年轻人与家长之间的代际冲突偶尔发生,但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就社会韧性而言。由于村医等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与数量不足,很多风险应对措施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且村庄面对风险冲击的软硬件配备往往不齐全,韧性发挥进一 步受限。不过在社会组织的合理引导与村内友善氛围的带动下,村民及家庭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风险时,对基层组织和社会的抗疫工作较为支持。

就生态韧性而言。村庄一直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持了较高的绿化率。美中不足的是矿区地方为了工业开采需要砍伐了一些树木,但未产生较大影响。

整体来看,村庄的村民韧性和生态韧性很高,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则一般,整体韧性表现尚可,并未让各类风险失控。

三、对推动乡村韧性建设的建议

(一)绿色优先,加强构建生态韧性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普遍存在农民环保意识低、执法工作不力、乡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主体参与困难等问题。对此,要通过增强农民的环保认知和主体认知,重视乡村执法工作,加强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主体共同治理,来破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难题。

同时要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自组织力;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加强农村环境制度建设,筑牢农村环境治理保障机制。

严守生态红线,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模式“韧性”改革,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环境平衡圈,提升生态韧性,提升乡村自然资产及生态环境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保障生产生活物质供给,实现灾后自我承受、消化、调整、适应,全面提升城乡韧性。

(二)统筹规划,打造社会韧性:

协同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周边区域布局,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合理分工,从而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构建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运用“海绵城市”等理念,预留灾害缓冲开敞地带,确保城乡区域既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做到随时相互驰援、阻断消极影响。

优化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和交通路网布局,构建城乡联系的快速通道,打造高效率城乡交通圈。

改进设施,以“留空补缺”的方式,建设满足能源、通信、医疗、垃圾处理等应急需求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乡整体应对灾害的能力,构建人流快速疏散通道,为大城市提供缓冲。除此之外,“智治”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市域内建立起社会治理的统一智能技术平台是提升乡村韧性的有效手段。因此还要加强乡村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管理服务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将智能管理服务引入智能手机终端,基层干部和群众可以自主上报信息和反映需求。

(三)挖掘内涵,提升经济韧性:

强大的乡村经济实力在应对突发风险时能起到巨大作用。

我们应该着眼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顺应需求升级。同时围绕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将周边村镇融入旅游休闲一日游圈,打造乡村经济全新增长极。乡村物质遗产和文化基因禀赋殷实,乡村文脉挖掘与重生能与乡村经济相结合,也是提升乡村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村庄规划中要加强对乡村基本文化特征内涵挖掘,同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推陈出新,使优秀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实现蜕变。

同时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关键纽带,县域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不容忽视。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城乡资源,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辐射带动乡村及农业发展,也是促进乡村韧性发展的合理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忘记村集体经济一直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做法,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通过不断努力,解决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共享问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结出累累硕果。

(四)强化配套,优化组织韧性

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是提升乡村韧性的制度支撑,它的目标是弥补乡村应急治理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应遵循专业导向、兜底管理和灵活弹性的基本原则来建立乡村应急治理机制:第一,提升乡村应急治理专业化程度。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基本类型,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向农民普及应急治理知识,设置专门的应急处置员,对乡镇和村组干部进行应急治理专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专业化的应急治理实用技术。第二,建立乡村应急治理的兜底制度。为了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对乡村社会的冲击,既要保障应急治理秩序的有效运行,也要建立在特殊情况下基层群众生产生活资料保障的民生兜底保障网,为因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而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政策支持。第三,乡村应急治理体系建设应坚持弹性、灵活原则,充分挖掘各种管用的民间智慧,发挥乡村社会自组织在风险防控与预警、应急动员与响应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实用性功能,将乡村底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习俗、惯例与正式的应急治理制度和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第四,实现多主体协同管理,调动政府、社会与农户多方利益,推动形成“参与式共享”的管理模式;协调多维度耦合互动,提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韧性能力,从内部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推进韧性村镇规划建设。按照“村庄规划+部门计划+实施办法”的思路,统筹谋划韧性村镇建设目标与需求,相关部门同频共振、整体推进。

四、结语

在城市主导型社会中,城市是风险的生产和聚集地,却并不意味着乡村会免受风险的威胁。伴随着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广泛流动,城市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乡村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重要阵地。本团队以集聚提升型村庄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其生态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村民韧性、组织韧性的建设情况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但由于时间原因,还有以下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其一,由于自然禀赋和文化的差异,不同村庄的韧性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依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的分类要求,对集聚提升型村庄(一般为中心村或乡镇政府所在地村落)展开了考察。但还有另外三种村庄未能考察,即:城郊融合型村庄、特色保护型村庄和搬迁撤并型村庄;其二,本文通过对大量访谈资料的提炼,对富池镇丰山村和港下村的韧性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但构建适用于量化分析与大范围推广的、具有强信效度的韧性指标仍有待于今后完成;其三,基于选取风险事件的特殊性,本文对于乡村韧性的分析着重于研究乡村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而对于受风险冲击后乡村的恢复与持续发展能力,有待于长期进一步的系统观察;其四,本文对于乡村韧性的考察以村落系统内部各主体韧性为落脚点,而系统外部与系统内部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乡村韧性水平亦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之,乡村韧性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一方面,应当加强韧性乡村建设中的硬件设备的配备,借鉴智慧城市建设对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的运用,倡导常态化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村庄风险防范的 “硬实力”;另一方面,应从法律层面明确乡村各方减灾主体的责任与权利、义务与权力,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群众的卫生健康素养与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村民群众的凝聚力,使乡村韧性治理架构更为科学,强化乡村应对风险的“软实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希望韧性治理理论能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标相结合,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建设思路,推动乡村振兴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军亚.韧性小农:历史延续与现代转换——中国小农户的生命力及自主责任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9

[2]陈玉梅.协同治理下应急管理协作中的信息共享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N].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胡卫卫,于水.策略行动、草根失语与乡村柔性治理[N].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

[4]陈轶,李金花、叶志聪、刘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N].小城镇建设.2019

[5]雷晓康,汪静.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韧性治理的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N].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6]王薇然,杜海峰.基于多元治理主体的乡村韧性比较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21

[7]谢映霞.韧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Z].澎湃新闻.2022

[8]陈玉梅,李康晨.国外公共管理视角下韧性城市研究进展与实践探析[J].社会科学Ⅰ辑.2017

[9]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

[10]唐任伍,郭文娟.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改革.2018

[11]巩蓉蓉,何定泽,吴本健.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地区韧性治理:机理与路径[J].世界农业.2021

[12]王向彬,朱铨.乡村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

[13]杨磊,王俞霏.乡村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及其提升路径[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79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为充分发挥电商直播带货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提升公众对电商销售渠道的认知与关注,2024年1月5日至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寒假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为充分发挥电商直播带货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提升公众对电商销售渠道的认知与关注,2024年1月5日至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寒假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为充分发挥电商直播带货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提升公众对电商销售渠道的认知与关注,2024年1月5日至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青”风拂乡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寒假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团队正式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为在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提高青年对农业、农村、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近日正式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为在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提高青年对农业、农村、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正式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为在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提高青年对农业、农村、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为在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提高青年对农业、农村、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青风拂乡实践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为在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提高青年对农业、农村、农…… “青”风拂乡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益”来义往调研团成员赴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参加爱心义卖

1月18日,山东大学“益”来义往调研团成员在云上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协助下前往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参加了“让星梦前行”爱心…

长安大学宣讲队到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三十二班开展回母校宣讲活动

2025年1月17号,长安大学湖北省第10宣讲队来到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三十二班进行了宣讲。本次宣讲旨在向公安县第三中学…

探寻方言非遗密码,韵语织乡实践团在路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更是地域特色与民众智慧的结晶。而方言,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媒…

曲阜师范大学:原山精神燃志愿之火,热血奉献铸生命之河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国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大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探红寻…

曲园学子进四中,青春共鸣启新程

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蓝天实践队的队员来到了莱芜第四中学,开展了主题为“根植母校情,共筑荣校梦”的宣讲活动。此次…

最新发布

行善积德,践行雷锋精神 ——2023年萤火虫实践队讨论会成功举办
(通讯员胡雨碟2023-7-9)2023年7月9日9时,萤火虫实践队全体成员于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大楼1430开展讨论会。14时,萤火虫实践队全体成员于教育大楼1430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9时,萤火虫实践队全体成员齐聚一堂,首先是…
同世同情,同心同语
大学生网报新乡7月8日电(通讯员 杨青兰)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之“同讲普通话,共建新农村”,此次活动旨在加强群众对社会公众的普通话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普通话的重…
聚集乐义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
“乡遇下庄,青春筑梦”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党于心,实践于行”乡村振兴促
2023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于行”乡村振兴促进团走出校园,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进行生态保护活动,引导青少年携手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发挥才智,…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民族智慧,代代传承
(通讯员吕安娜)7月9日,大河镇大红小学里掀起一股浓郁的民族风情。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的老师给学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课,旨在让小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展示多彩的民族团结。课堂开始,老…
安徽学子三下乡:闪闪红星耀中国,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马鞍山6月25日电(通讯员张世昌)6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拾红色记忆,颂井冈精神”主题系列活动走进马鞍山市花和社区幼儿园。实践队员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关于井冈山的故事,带领孩子们绘制党徽团徽…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探寻辩论之奥义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句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充分告诉了我们口才的重要性,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魅力无穷大。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今天我们给学生们开了…
湖北学子三下乡:岁月未逝,属于非遗的舞台永不落幕
大学生网报金华7月9日电(通讯员何雨乐)所谓江南烟雨,道不尽的机制与优雅,生活在江南的人们通常对“美”有着不一般的追求。一针一线绣处江南水乡的细腻与端庄,一骨一扇篆刻姑苏历史中的风雅多情。7月6日…
安工学子三下乡:志愿家乡,艺术文化
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1日电(通讯员宋嘉豪)为传递家长文化艺术、进行艺术文化服务,非遗与传承创新。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有担当多壮志,传承创新更映红”文化艺术服务团队的队员们于2023年7月1日分别在各…
传承创新中华语言文化,引领新时代语言文明发展
大学生网报新乡7月8日电(通讯员 杨青兰)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之“同讲普通话,共建新农村”,此次活动旨在加强群众对社会公众的普通话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普通话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