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团员青年思想武装和团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古朴红色文化,回顾峥嵘革命岁月,激发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学习与传承的主动性。2023年6月26日管理系毅乡人实践队来到清流县林畲镇中央红军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诒燕第展示的秋收起义背景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古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回师赣南,宿营于清流县林畲镇并写下《如梦令·元旦》。位于林畲镇塘堀村的诒燕第是一个两进三厅式木构建筑,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三进大屋的大厅左厢房。展馆四周展示工农红军曾经用过的衣物,粮票等,让实践队员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在战斗年代环境的艰苦。毛泽东旧居是清流县乃至整个三明的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它不仅是伟人的旧居,更是三明人民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重大牺牲的历史见证。作为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应鞭策自己,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革命精神贯穿到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中。
图为指导老师向队员介绍《如梦令·元旦》创作背景
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示了关于清流县革命的历史印记,通过参观,实践队更深入地了解清流县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必须坚持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次林畲红色文化的探访,更加坚定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志,点燃了实践队对红色历史革命传承的信心和决心,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青年责任。
图为革命历史纪念馆
党中央强调加强革命文物、红色遗址、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县城建设。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创新。通过实地勘测,技术队成员总结出诒燕第的建筑风格是闽西客家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其虽无闽南古厝的燕尾脊和鲜艳的颜色,但有闽西古建筑的当地特色。其内部构造与北方的四合院类似,其三座厅堂逐级升高,两侧护厝与主结构有天井相隔,其作用为排水蓄水和调温保湿,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下生活的需要。通过对诒燕第房屋结构的现场观察学习以及以穿斗式构架为切入点的讨论分析,实践队为后续制作模型设计文创产品做好了充分准备。
图为指导老师向实践队员分析建筑结构
为更直观的在理论中将建筑的学习运用于实践,实践队充分挖掘清流县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实地勘察清流县当地红色建筑的建筑特点,从传统建筑与红色血脉的角度出发,探究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内涵。实践队将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为传承红色文化不懈奋斗。
图为实践队在毛泽东旧居广场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