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湘潭大学法学院赴韶山灌区暑期调研团队抵达了最后一站:洋潭大坝。
洋潭大坝位于湘乡市南部重镇——虞塘镇洋潭,大坝上悬挂了华国锋同志亲笔书写的“韶山银河”四个大字。引水坝主要建筑物有滚水坝、行人桥、泄洪闸、电站及厂房等。坝上是水波浩渺、山水回环的洋潭库区,坝下是逶迤曲折的涟水。
洋潭电站的负责人对调研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带领团队成员成员们参观水电站的大致布局、介绍了水电站的具体运行方式。水电站共有三楼,负责人先带团队成员参观了第三楼的动线图,到了一、二楼后,详细介绍了在整个渡潮过程中,河水进入机器中开始流转后,转化成电能并转移到高压上去,最终形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负责人的详细介绍让团队成员对水利系统技术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负责采访的团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了一问一答式的面对面交流。访谈中,从负责人的描述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渠”,而洋潭大坝是韶山灌渠的源头,不论是在防汛还是灌溉上,洋潭电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那么为了保障水利的稳定运行和人民的生活,洋潭电站的运行工作压力都是大于其他电站的,不容许任何差错。在这十几年来,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水平、认真的工作态度,负责人表示在洋潭电站从未出现过任何重大事故。
访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有两位非常年轻的工作人员也在旁边,于是问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韶山灌渠工作,您是否有任何寄语想要给这些年轻一代呢?”负责人稍作思考后说到,还是艰苦奋斗吧,能够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好好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让这里变得越来越好。负责人还表示,自己当年也只是因为专业对口,在毕业后来到了洋潭电站工作。在这工作的几年里,自己慢慢意识到这份工作承担的是一种守护和传承,也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可以在工作的过程慢慢领会韶灌精神,慢慢懂得传承的意义。
告别了洋潭水电站的工作人员,调研团队来到了洋潭引水枢纽管理处。管理处值班人员杨叔叔和调研团队讲起了他与韶灌的故事。他表示,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村门口全是沙子和泥巴,环境非常差,直到2002年通到韶灌的公路才修好,而韶灌精神让他们坚守在这里,也正是韶灌精神的引领下他们想守住先辈的建设成果。现在洋潭大坝通过规划后,生态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并且国家把这里设为水利工程基地并开发为旅游景区,洋潭大坝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还提及到,自己在刚来时作为学徒遇上了一个雷雨天气,两个小时内跳了十次闸,当他们去调试机子的时候无法拉上闸导致了通电不及,杨叔叔说这是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团队成员听了杨叔叔的故事后表示,即使初入韶灌内心充满着紧张害怕,但是依然坚定地去做事,在不断的试错中积累经验,这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代代相传,把这“韶山银河”维护如初,也为老百姓提供了生活的便利,这就是韶灌精神最好的体现。
最后,调研团队来到了韶山灌区北干渠的猫形山,了解到“三上猫形山”的故事,在徒步的过程中,品悟像共青团员李忠政这样用双手开山造渠的韶灌人永不服输、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走在北干渠的猫形山中,看着清澈的水,回想用人力造出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团队成员不得不感叹韶灌人之意志坚定、韶灌人之匠心巧构。韶灌精神不是抽象的,是一个个个体的真实写照、是千千万韶灌人民力量的凝聚,更是新时代精神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5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