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乡村实践相结合,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厚植学生的爱农情怀,苏州大学“在野之学”实践团于6月30日至7月4日前往张家港市新塍村开展“苏南地区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的课题调研,深入调查当地的农村彩礼问题。
聆听:百姓好故事
7月1日,实践团对本村老党员代表进行访谈。老先生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村内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言语间难掩激动与喜悦。在对该村有一定了解后,实践团成员就“农村彩礼”话题深入询问,得到六、七十年代本村彩礼收取的一般情况的信息。在这里,老人还向实践团分享了自己结婚的小故事。老人在结婚前家里有一个房子,准备的东西也很简单,但也足够,一张床、一个橱柜和一张八仙桌,这些都是家里给张罗准备好的。那时不兴彩礼,不给礼金,由男方选好两三身布料送给女方,让女方来做衣服。“酒席办得很体面,除了用到自己的钱,还有是向别人借来的。结婚后什么活儿都做,烧土窑啊、摇船啊,还有各种农活,当时我还是插秧第一名嘞!就是和我妻子一起勤勤恳恳地工作,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欠的钱和米都还清啦。”听罢,同学们都很受触动,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年代,是人民的勤劳与简朴使得每一个日子都闪闪发光。
随后的访谈对象为本村党委书记陈刚(人物为化名),陈书记总结近三年来本村的发展模式与创新举措,提出了站在时代“十字路口”之处的关键“三变”:资金变资产、财权变股权、单干变抱团,以实现党建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智慧治理、打造苏州市第一个“文化艺术特色乡村”的目标。立足张家港市数字乡村试点,打造“智慧新塍”。实践团还与本地的在职红娘以及两位年轻的村干部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访谈人员身上,实践团看到新塍村在各方面发展的具体状况,也对彩礼的兴起与变迁有了更深的把握。
绕村:鲜活真田野
访谈工作之余,实践团成员下村、入村并绕村步行,观察村庄经验,锻炼田野调研的能力。置身在村子里,同学们品尝当地农家美味,看到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听到当地特有的吴侬软语,观察到真实鲜活的农村生活,也切身体验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村里的交通布局、建筑样态以及烟火人气不仅令同学们感到好奇,还引发了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使得同学们对于乡村有了更加写实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
激论:碰撞新观点
总结交流会在晚间举行,同学们经过了一天的调研,纷纷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心中的疑惑。在刘向东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依次发言,就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概括性地提出几点问题或困惑。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乡村治理和民风民俗,如基层治理的同质化、本地道路的交通信号灯的布局、代际婚恋观的差异与变化、彩礼与嫁妆之间的博弈关系、老人收入差距对于彩礼的影响等,刘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集体讨论环节中,同学们更是踊跃发言,观点碰撞之间既有肯定,也有差异,甚至是反对,但这都大大提升了讨论的价值。同时老师也在讨论中把控着进程的节奏,并引导同学们一起思考探讨,从整体性的视角看清问题的全貌。
经过两日充实的实地调研,同学们逐渐熟悉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同学们文明有礼、开朗向上的形象也得到受访村民的一致赞扬。在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后,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形成了对当地彩礼金额和结构,彩礼由来和分配的初步认识,这都为接下来几天的访谈和调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9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