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通俗易懂,朴素亲切,富于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同时,善于运用比兴和夸张手法,增强感染力。
2023年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开展了针对柳腔艺术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群众关于柳腔的了解度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综合来看,柳腔在群众中的了解度并不算高。
柳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柳腔起源于民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贫苦的旧时代,它是即墨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它的产生体现出即墨地区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也为中国的戏曲历史增添了闪光的一页。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柳腔的了解度,使柳腔更久远的流传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9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