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一夏,遇践青春”队调研日志
7月9号,长沙医学院人文传媒学院“乡约一夏,遇践青春”团队调研组来到了白马湖碉堡。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7师,170团邓鸿钧营部分官兵据守。在日军进犯常德的过程中,守军几乎全部阵亡,但给日寇以重大的杀伤,为保卫常德赢得了时间。现碉堡的入孔被封,射孔在原战争中被破坏,堡体已破成四大块,只有西部保存最完整。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我们进入常德文化馆,映入眼帘的是文化馆举办的“仲夏之夜•常德市音乐家协会弦乐专委会专场音乐会”。音乐形式呈现的音符欢快地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图为调研成员合照留恋)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古至今,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因此得“人文渊薮”“文物之邦”的美誉。地方文化一直受到文艺巨匠们的影响和培育。著名诗人屈原、王安石、陆游、袁宏道等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世之作,为常德文化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使本地歌舞习俗升到更高的档次。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早期的常德丝弦形象,自《桃花源记》之后,又有许多文人志士到桃花源进行采风,并为此写了很多的文章,风格多近于常德丝弦的唱词。宋元时期,文化活动的丰富也使得众多的歌女来演唱常德丝弦,许多商人文人来常德经商或路过,都会欣赏一些丝弦曲子。元末时期社会战乱,也有许多的外地人到常德长期居住,而很多常德人也因社会关系的改变除外谋生,这样的人员交替以及上层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得常德丝弦广泛流传开来。
文/杨珺 阳香美 马麟炫
图/长沙医学院“乡约一夏,遇践青春”团队
审核/周思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9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