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愈来愈凸显其重要性。不仅是大城市等重工业发达的地方存在环境问题,而今,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人民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给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垃圾分类,2023年7月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生态文明梦”之返家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指导老师周晗玮和队长张孙钰带领下于暑假做了关于生态环境垃圾分类的报告。
垃圾随处可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不免产生的生活废料,每个家庭平均一天会产生三斤垃圾,想一想这个数量还是很大的,我国人口众多,垃圾分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起来。在此次活动中,队长张孙钰将任务分配,各队员返家乡进行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
我所开展活动的场所是淮安市淮阴区黄河花园以及淮安市生态环境局。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是主管淮安市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环境保护的方针,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2023年7月3日查找调查得知,为进一步扎实有效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升淮安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和淮安市政府以及市文明办等依据《2023年淮安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并开展有关活动。
淮安市淮阴区黄河花园作为淮阴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不少居民都是“垃圾分类达人”。2023年7月11日,我协同社区工作人员采访了黄河花园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少居民都表示,撤除居民楼老旧小区分散放置的生活垃圾混放桶,建设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实现定点投放定时投放这项举措,更好的满足了当地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投放需求,同时表示小区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在图书馆查找文献以及网络查找调研得知,近年来淮安市按照“市级统筹、县区主体、部门参与、街镇实施、示范引导、企业运营”的思路,重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民生“关键小事”,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问题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一直推进的社会性活动。此次活动中,作为个体,我感受到垃圾分类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万万不够的,每个个体需要主动接受垃圾分类这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意识行为,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列中来,这是每个普通市民对所属社区所属城市所属环境能做到的一项力所能及的贡献。本次活动中,我欣喜的看到我家乡对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绿色生活理念和绿色生活的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在象牙塔下未经历风吹雨打的我们,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调查和走访磨练,深深意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更加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知道所处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和社会各方所做的努力以及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长。本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我们可以用来啃的“老本”并不多。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社会各方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的一系列举措,目的是让薪火得以相传,而垃圾分类是资源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此次活动,我希望用实际实践活动践行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尽自己所能去创造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人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全体“生态文明梦”之返家乡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有所作为敢于担当,为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绿色家园传递正能量,引导垃圾分类,助力薪火相传。
图为“生态文明梦”之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出发时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