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城市之一,而陈宝琛则是这座城市不得不提的杰出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挖掘红色经典HR元素调研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建党节之际,开展红色人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福州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深入了解了这位杰出人物的个人生平经历,贴近时代脉搏,从红色经典中汲取新时期HR管理启示。
图为陈氏五楼门前所立碑。 方葭婳 摄
陈宝琛,字伯潜,号陶庵、听水老人,福建福州闽县螺洲人,晚清大臣、学者,曾任溥仪老师。他在军事外交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同时在后期赋闲阶段,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在福州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四十年,广泛开办义塾、学堂,对福州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成为当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陈宝琛故居位于福州市郊螺洲镇店前村,也称“陈氏五楼”。“五楼”依建筑时间依次为“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陈氏五楼”于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完成修复的沧趣楼、还读楼、北望楼和晞楼以及铁石杆、叠廊等,都已焕然一新。
图为陈氏五楼中陈宝琛像。 刘一立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陈氏五楼的铁石轩中小憩。 方葭婳 摄
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之前,光绪八年(1882年) 四月初十日上书的《陈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开表述对“越南问题”的看法:越南之于滇粤,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也。”越南一旦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那么中国西南边疆“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他还认为,法国控制了越南以后,紧接着就会与中国“争隙地、责逃人、廓商岸”。且法国“志在蚕食”、“求取无厌”。可见陈宝琛已预见到了法国即将要对中国挑起战事,具有强大的预见性与前瞻性。这启示实践队队员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从而把控人力资源流动方向,及时做出工作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还具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陈宝琛广交朋友,和各类人士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在社会上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并以其正直、乐观和豁达的性格留下深刻印象。从故居中,实践队队员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和谐关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使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构建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图为陈氏五楼大厅中陈宝琛家训。 刘一立 摄
陈宝琛十分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格外注重新式人才培养。在故居中展示的照片和文章中,实践队队员们可以了解到,陈宝琛的后半生几乎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办的学堂吸引了福州当地众多有志青年人才的加入,学堂、私塾内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他还开明大度地支持夫人兴办女子教育,支持夫人王眉寿创立了“女子师范传习所”,并自任监督。由此实践队队员们可引申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员工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材施策,达到人岗匹配,提高企业员工成熟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行前人所不敢行以及不能行,方能实现人才潜力充分激发,企业血液不断更新,富有竞争力。
陈宝琛除了致力于教育事业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向灾区捐款,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这种奉献精神和慈善行为,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能够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也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图为实践队于“帝师故里”牌匾前合影。 张腾 摄
通过此次红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挖掘红色经典HR元素调研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共同参观福州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不仅了解到陈宝琛的个人生平经历,更从中获得了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宝贵启示。行业敏锐度与预见性、创新思维、人才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及因素。传承红色思想,深入挖掘HR相关元素,凝练思政时代之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及学习者,只有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有助于现代企业健康发展,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