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大学子探寻根雕行:根雕,一场惊艳千年的中国美

来源: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 作者:阚薇薇 吕序达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强调“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是艺术上的“散文”,是人类身心与大自然的一场邂逅,是惊艳了千年的中国之美。

腐朽的枯根,如何焕发生机? 7月7日,带着好奇和疑问,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走访了安庆市岳西县菖蒲村的根雕艺人罗卫国师傅,尝试去解锁隐藏在树根里的密码。


安徽师大志愿者走访根雕艺人罗师傅。

流转千年,腐物弃处神意在

“咱们国家根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罗师傅自豪地说。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他,一提起“根雕”,言语之间便成滔滔之势。“在外漂泊十几年之后,我便回到家乡,开始跟着别人一起学习根雕艺术。”


罗师傅向志愿者热心讲述根雕的“前世今生”。

“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根雕作品是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辟邪’,它拥有虎头龙身,四足雕蛇……”罗师傅如数家珍地向志愿者讲述根雕的“前世今生”。

“你们一定要记住,根雕不是要砍伐森林,而是废物利用,原料是枯朽的根系。”当罗师傅听到“根雕是否与当下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相冲突”的问题时,语气变得十分激动。

根雕艺术,在中国流连辗转的数千年里,将一块块废弃、枯朽、被拿去当柴烧的树根解救出来,“化腐朽为神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万物相生相和的理念,带着恩泽众生的情怀。

随物赋形,灵魂觅处一点通

“根雕不同于根艺和木雕”,罗师傅向志愿者们解释道,“根艺是打磨木材,强调纯天然的形态;木雕基本上是人工美,而根雕正好介于二者之间。”

“一般生长于厚实肥沃土地的树根,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软,难以形成我想要的奇特形态。”罗师傅向志愿者们讲述道,“这边山区的木材生长环境艰难,经受过很多自然灾害,活下来的树木,随着生长会渐渐成型,时间越久,质地越坚硬,造型也更加奇特,这才是我想要的素材。”每次去山上寻找原料,都要花很长时间,寻得一个有着精神气的树根极为不易,每次遇到,都是自然的恩赐。

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赋予枯根以新的生命,自然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世间万物都是在川流之中生长的鱼。根雕如同艺术中的散文,讲究“随物赋形”,依据素材的千姿百态,描绘出他们应有的姿态,不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想象臆造,而是自我意识与树根里原有的灵魂刹那间的邂逅。

根雕艺术,自然为上,随物赋形,七分天然,三分雕琢。

现代冲击,绝境何处逢甘霖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经济呈现繁荣发展之态,根雕事业一度迎来蓬勃发展之机。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中国根艺美术开始走上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以罗师傅为代表的新时代根雕艺人,在坚持用双手去精雕细琢的同时,对作品加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机器虽快,但是复制出来的东西,眼睛永远没有神采,我们要做点睛之人。”温厚慈祥的弥勒佛,活灵活现的鸟雀,每一件作品,都带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鸟雀的神韵在眼睛里喷薄欲出。

但是,就现状而言,仍有一部分根雕艺人的生活举步维艰。根雕作为传统手工艺脱胎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消费市场不断缩小,根雕的生存土壤遭到了破坏,遇到发展瓶颈。

罗师傅说:“现在科技发展的太快了,根雕师傅辛辛苦苦雕刻几个月的作品,电脑扫描一下,机器很快就生产出来。”许多根雕师傅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讲求接地气,却不懂得创新,使得根雕原本厚重的文化内涵消失殆尽。

据调查,除苏州等地的根雕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其他像菖蒲等偏僻地区,既缺少政策支持,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也认为手艺人没有前途。

当志愿者问道,是否有弟子继承这门手艺时,罗师傅更加无奈的摇了摇头:“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像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怎么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就算有对根雕感兴趣的人,也都去苏州等更好的地方发展了。也许,我这一代的根雕就要失传了。”


罗师傅接受采访时依然握着雕刻的工具。

根雕在中国流连辗转了数千年,演绎了许多辉煌,也曾遇到很多困境。如何将文化内涵和科技进步完美结合,如何在保障“点睛之笔”的前提下守住匠心,如何让市场性和艺术性协调共生……时代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一个个疑问,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小小剪纸,承载爱国情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老师为同学们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拳打千遍,其义自现

7月19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团队”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主要分三个课程“军人体格锤炼”“百年党史“……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7月30日上午,金溪党委、金溪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薪火之队”在和顺行政服务中心7楼会议室里联合举办了党史理论宣……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爱党,爱国,爱人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的多元主题课堂,……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长路漫漫,结营并非终点

8月7日,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举行的夏令营活动迎来结营表演。时光飞逝,转眼三周的义教之旅就要结束了。所有学员们为了结营表演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参观红色旧址,弘扬百年党史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铭记党的光荣历史,普及党的相关知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8月5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中共南三花工……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党史融入军训,男儿当自强

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三下乡活动。军训教官为同学们安排的课程是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中的齐步走的行进……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新老党员话“初心”,传承接力担使命

7月29日上午,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传承精神勇担当。借建党百年之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走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第十二届院领导接待日活动

为搭建经济学院院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学院工作高效开展,经济学院于3月28日在十教北201举行院领导接待日活动,学院…

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管理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为进一步筑牢学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思想根基,3月23日上午10:00-12:00,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第二十二届团支部风采大赛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中锤炼本领、挺膺担当,同时…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志愿者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纪实——情暖童心,携手扶贫
今夏,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团队在安庆市岳西县开展爱心支教,关爱大别山区留守儿童。7月,团队志愿者们前往岳西县毛尖山乡探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呵护关怀,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
电商促发展,实践出真知
  电商促发展,实践出真知  随着o2o布局的快速发展,电商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农村地区,运用日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来打造特色农产品已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为了解调研地农产品种植与销售方 …
安徽师大志愿者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理想信念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旗帜,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特色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孩子们的心中闪亮。…
绿城卫士实践队西流湖保护湿地宣传(图)
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湿地也给人类和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然而,现如今湿地却由于人类活动 …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情怀
听警钟长鸣,愿吾辈自强。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阳光支教队的部分成员来到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豫西革命旧址,探访红色印记,感恩革命情怀。队员们冒着炎热,早早地来到位于诸葛镇梁村的豫西 …
阳光支教课堂
“老师老师,你看这片叶老师老师,你看这片叶子是这样贴的么?”“老师老师,你看我们做的好不好?”手工课上,五年级的小朋友争相举着小手,给老师看他们用各色树叶拼成的小动物。自7月2日开始,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 …
我有一只绿化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天蓝地绿水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逐渐变得清晰美好。近日,在庞村镇掘山小学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画”,而这些画正是由 …
素拓训练有作为,青春担当勇作为
七月,凝聚着奉献与无悔;七月,承载着梦想与责任。为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加强其自觉学习意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一大家庭,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阳光支教队全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支教之路风雨兼程
阳光支教起航,延续生命之光骄阳似火,却抵挡不住那片橙色海洋的热情。7月3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阳光支教队踏上了开往洛阳市庞村镇掘山小学的校车,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拖着重重的 …
你听,讲给党的心里话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这个清脆稚嫩的声音来自于掘山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同学,他用他有限的词语和无限的激情讲出了对党的心里话。语言是最生动的表达,声音是最有力的呐喊,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小学生,聆听他们对党的独特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