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此次苏州的四天之行,我们走过了许多地方,看过了许多历史,体验到了许多情思,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感受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魅力,了解到了古时御窑金砖的精妙制作过程,体会到了吴文化博物馆的文物意蕴,欣赏到了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的绝妙美景。在苏州博物馆看到了佛像的“海岱惟青州”“出世神韵”“相由心生”“溢彩流金”;在中共独立支部旧址感受到了先辈先烈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在吴文化博物馆知道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古典事迹……
当我走进苏州博物馆后,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里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建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为苏州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向薪火社会实践队员讲解佛像相关知识。 通讯员 孙心怡 供图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图为苏州博物馆苏式家具展示品。 通讯员 孙心怡 供图
一万年前,苏州从远古蒙昧中醒来。她风雨兼程,步履豪迈,走过茹毛饮血的石器时代,走过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见证了秦汉隋唐的天下一统,见证了宋元明清的锦绣繁华,饱经沧桑,历久而弥新,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崭新的伟大时代。苏州如诗,是枫桥夜泊船,凌波过横塘;苏州如画,是姑苏台上月,人尽似神仙。且把吴钩看了,转瞬已是千年,但见水袖蹁跹,牙板轻拍,吴歙雅绝。天地悠悠,湖山点点,有一座城是苏州,是江南,既纯粹,又斑斓。烟波浩渺的太湖,是她的胸怀;奔流不息的长江,是她的血脉;山清水秀的江南,是她的舞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既古典,又现代,生机勃勃,方兴未艾万年的回眸,一万年的等待,一万年的苏州,继往开来。
图为薪火社会实践队员在苏州博物馆前的合照。 通讯员 孙心怡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