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安徽师大志愿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走进大别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县菖蒲镇菖蒲村,深入当地群众,探索扶贫现状,学习脱贫经验,开展精准扶贫活动。
大学生助力,帮扶暖人心
从2011年到2017年,从江城芜湖到岳西菖蒲,从弘扬国学经典到创新阅读与写作,进行教育扶贫,安徽师大志愿者们在菖蒲这片土地上,连续七年开展爱心支教、倾情陪护、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
精准教育扶贫,拒绝“纸上谈兵”。安徽师大志愿者们深入采访菖蒲村驻村干部,了解当地扶贫现状,精准分析扶贫数据;走访慰问当地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沟通交流,情感疏通,探索农村“爱心支教+互联网+陪护教育”新模式。
志愿者老师正给山区孩子们上创意写作课。
实践期间,安徽师大志愿者从小朋友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抓起,开展各种活动温暖儿童心灵:问卷调研,手写心愿,主题演讲……志愿者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努力让小朋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将教育扶贫转变为“精神扶贫”。
扶贫书记把关,做好引路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曾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同年11月,一位年轻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县城工作,奔赴至大别山深处的菖蒲村,有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深入采访菖蒲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万力。
志愿者采访菖蒲村第一书记万力,了解当地扶贫现状。
2016年7月,岳西发生特大暴雨,在山区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群众危房改造是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万力了解到一名老人家在东冲,住的是危房。家里的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山外,另一个嫁到了邻村。为了让老人更好地养老,万力与政府协商,通过危房改造工程,将老人的房子建在了女儿所在的村子。现在,每当他去看望老人时,老人总是拉着他的手,双眼饱含热泪地说,“中国共产党好啊!”“听到老人这么说,我也热泪盈眶,心中满是自豪。”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菖蒲村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万力指出当地在尊重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措施,将山区生存环境差、自然灾害多等地方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对住房为D类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安排。“华堂建造六亲力,大厦落成谢党恩”。这是异地搬迁扶助对象王文忠在住进新房子时,请人写的红对联,这不仅是对党的赞美,也是对像万力这样共产党员的赞美的。
对于菖蒲村的扶贫现状,万力如数家珍。“现在,村里D类危房已经全面消除,建档立卡也从开始的332户1027人减少到11户14人。”谈到村里已经脱贫的人家,他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脱贫靠产业,技术要创新
风景秀丽的天仙河,四季翠绿的千亩茶园,淳朴善良的山间村民,鲜美多汁的农家菜肴……一幅美丽的山村图画点缀在大别山腹地,这就是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
2014年,水畈村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成为安徽省唯一摘得年度“中国最美乡村”桂冠的村庄。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当地编制全新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将旅游和扶贫有力结合,同时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提倡家家兴办农家乐,有效促进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当地政府将“对外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菖蒲的毛竹、板栗、茶叶资源极为丰富,被称为岳西的“毛竹之乡”,安徽省的“板栗之乡”。依托这些资源,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村里实行了“春笋冬输”、蔬菜“私人订制”等工程,建立了铁滩、金山等茶园基地,大力发展“高产早茶”和“夏秋茶”,因地制宜选产业,因户施策准帮扶,注重发展特色茶业和特色林业,同时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村民收入来源,促进当地村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当地部门还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要求党员干部“一对一”与各自的结对帮扶户落实2个以上“长短结合”的特色产业,2至3个增收致富内容,并帮助结对户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实现如期脱贫,增收致富。
一本本扶贫手册填写的不仅是信息,还有希望。
精准扶贫任重道远,脱贫攻坚青年有责。精准扶贫不是一个口号,它更需要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本次实践,安徽师大志愿者以“师范生教育扶贫,校媒人调研访贫”为主题,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支教助农的创新方式,在做好创新支教的同时,通过调研分析,探索菖蒲村脱贫经验与做法以及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助推菖蒲村在十九大即将来临之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腾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