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宣城7月10日电(通讯员 丁洁 孙睿 刘艳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历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7月11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皖南红色实践调研”团队在徐君老师的指导下,第二站来到了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城郊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探究铁军精神深厚根基,重走铁军路,学习传承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相忍为国的铁军精神。
茂林镇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泾县。皖南事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面有计划的武装起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在这场运动中,新四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皖南事变也是中共组织的第一粒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的开始,推动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革命。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建立,是对新四军在历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的最好见证,更是对英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传承。
11日下午三点,实践团队抵达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稍作整顿后,实践团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开始了重温铁军精神之旅。进入陵园后,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该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寓意着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实践团队们拾级而上,通过庄严的神门便来到了主碑纪念广场,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黑色磨光花岗石碑,上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和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巨碑下方是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它凝聚着老区人民和后人对死难将士的深深哀思。”讲解员这样说道,实践团队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更加深刻具体的了解到新四军烈士的崇高与无私。从山顶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圈。在四周的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周恩来题词及碑记等历史文献。实践团队成员们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认真参观,仿佛先烈们英勇牺牲、奋起抗战的画面就在眼前,成员们均感触良多。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们为死难烈士敬献花圈,瞻仰了革命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碑。实践团队队长马熠坤同志带领全体成员于广场纪念主碑前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全体成员在陵园纪念广场列队站齐,在皖南事变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见证下,面对鲜红的党旗,坚定地举起右拳,以铿锵之声重温入党誓词,以此表达自己缅怀先烈、对党忠诚的决心。
图为全体成员于广场纪念主碑前重温入党宣誓仪式。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睿 供图
皖南事变无名烈士墓及碑廊位于纪念主碑之后,与纪念主碑紧紧组合在一起。从纪念主碑两侧入口缓步前行,便进入皖南事变无名烈士墓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黑色花岗石墓池,墓池中安放着洁白的大理石石棺,直径七米,寓意先烈们在事变中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怒卧沙场。墓池后面是祭坛,圆形祭台上燃烧着长明不息的火焰,象征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墓池上方是一个直径三米的圆孔,光线从天空中垂洒下来,更增添墓室中庄严肃穆的气氛,象征着先烈们虽然壮烈殉难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图为无名烈士墓。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睿 供图
往下面参观的是碑廊。碑廊是为了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六十周年,由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于2000年兴建,2001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的重点纪念工程。碑廊,是从征集到的200多幅书法精品中遴选出来的64幅寓意深刻的珍贵墨宝,共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新四军老战士题词、著名将军题词、外国友人题词四大部分。碑廊题词表现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沉痛悼念之情。正如后记中写道:叶项遗墨,有浩然正气、殉道精神;战友哀思,见老骥壮志,云水情怀;领袖题词,则登高望远,继往开来。
图为社会实践调研队参观碑廊。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睿 供图
“在茂林之东,巍然屹立的东流山,悬崖峭壁,山高林密,幽谷邃深,雄峻瑰丽,左右曲涧流泉,环绕田畴,景色秀丽。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战士在这儿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抗击国民党顽军。”虽然先烈们已经壮烈国,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闪耀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经过此次重温之旅,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传承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的铁军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