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实现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的总体目标,“赴九华山星火公益支教实践团”在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周素芬老师与李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柯村老街的九华良站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为当地乡村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公益支教课堂,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实际绘制了专业地图。同时协助九华良站采访优秀党员、乡贤,弘扬乡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品质。
决心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低——2023年7月4日下午,为了确保公益支教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九华良站负责人唐茂馆长组织了一场有关九华良站发展历程、发展理念以及未来规划的座谈会议,实践团队的成员和带队老师共同参加。会议上,双方就公益支教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地点等做了详细讨论。带队老师周素芬在会上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公益支教实践活动重在行动;二是保持耐心,倾力爱护乡村儿童;三是要相互协作,保障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唐茂馆长也表达了对团队成员到来的欣喜之情,感谢团队成员为九华良站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自发自愿清扫教室,整理书籍和教具,为即将到来的乡村儿童创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经过充分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团队成员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将竭尽所能给予乡村儿童更诚挚的关爱,为他们带去快乐和希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望未来。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2023年7月5日,在第二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暑期乡村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并积极宣传公益精品课。团队成员在走访调查中,向走访儿童及家长展示提前制作好的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即将开展的公益精品课程。经过走访调查和交流,大部分家长对此次活动及公益课程表示支持,对即将开展的公益精品课程充满期待和兴趣。此外,由于乡村羊肠小道错综复杂,难以辨路,故而实践团的成员们齐心协力收集了重要的社区信息,并利用专业的软件将其呈现在地图上,绘制成社区地图。社区地图的制作便于后期来此的广大志愿者们了解当地情况,利于走访调查,快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公益活动。
爱心公益新老接力,共筑文明和谐社会——2023年7月6日上午,实践团参与了池州市九华山星火公益主办的“九华山传统公益研学营”开营仪式。参加仪式的乡贤、学者们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地认同和赞许,期望能够开阔乡村儿童的眼界,打开乡村儿童的思维,促进乡村儿童更好地发展。仪式结束后,成员详细采访了当地的老党员和乡贤。其中一位采访的是九华山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馆长、老党员吴炳根先生。吴先生在退休后创办了该展览馆,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吴先生已经81岁高龄,他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已经脱手让子女继续他的这项事业,希冀爱国主义教育事业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吴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满意,完全是因为听党话、跟党走,按党章来严格约束自己与说话办事。爱心公益新老接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动,有助于传承爱心,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是推动九华山乡土文化的发展,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下午,实践团还前往青阳县庙前镇夕阳红老年协会,参观老年协会演出的戏台、剧照等。会长孙成友先生向成员们介绍夕阳红老年协会于2008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组织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实践团在参观完后与孙会长讨论了老年协会进校园演出的可能,希望在今后有机会可以深入合作。“宏扬传统文化艺术老有所依,宣传党政方针政策老有所为”,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将配合夕阳红老年协会在党政方针政策的领导下继续大力弘扬传播传统文化,致力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爱乡村儿童,播撒爱心阳光——2023年7月7日上午,实践团联合青阳蓝天救援队为九华良站儿童带来一系列暖心田、润童心的“盛夏第一课”。他们积极开展公益精品课程。课堂伊始,团队成员童善珊以一场知识科普课堂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并且介绍了小暑时节的一些习俗,激发儿童对传统节气的兴趣。实践团了解到乡村儿童们对音乐的认识普遍比较匮乏,同时因为父母陪伴时间较少、文化水平不高等现实情况,使得他们存在着隐性或者显性的情感缺失,大多表现得内敛、敏感。因此由团队成员曹梓阳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式音乐课堂,与孩子们进行一场音乐的灵魂交流,引导小朋友们通过音乐去记录记忆、表达情感,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深深的音乐情感寄托。下午,实践团联合青阳蓝天救援队,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将科普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活动现场,通过图片、案例视频、互动讨论等形式科普防溺水安全。此外还通过盘点近年来儿童溺水事故,以及远离溺水的安全小贴士和溺水后的紧急措施,引导孩子们提高自身的安全自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实践团还积极开展艺术手工课程。带领乡村儿童制作了向日葵、纸扇、窗花等手工绘画制品,锻炼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其中,成员郭婧茹为大家介绍了窗花的价值和寓意,让孩子了解窗花具有的鲜明民俗情怀和艺术特色,寄托了百姓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一天的课程中,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与实践团的团员们积极互动,这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小朋友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和接受能力。一日的公益课虽然简短,但这不仅让儿童对生活产生兴趣、对知识产生渴望、对未来产生希望,也给实践团的成员们带来责任感的提升、能力的提高与社会实践的锻炼。
短暂的四天暑期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收获满满。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智慧奉献爱,为乡村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在这个暑假,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为公益事业贡献绵薄之力。这次的公益支教活动让成员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体会到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乐趣,懂得了尽自我所能在教育上奉献一点绵薄之力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明白了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同时团队成员们也将继续努力,推动公益支教活动深入展开,为九华山教育尽心尽力,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积极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31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