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聚青年力量,察时代成就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教导,努力奋进新征程。为了探寻时代之成就,感受社会发展之迅猛,2023年7月1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实践团前往福建福州平潭,感受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参观和调研。
实践队队员在出发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提前一天集中讨论整合物资情况,安全员也备好了常用药物,以防不时之需。
图为安全员准备物资 赖锴莉/拍摄
“时代大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赴平潭实践队从福州坐车前往平潭迎接队员们的第一道风景线,便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这座桥被称为时代之桥,村民克服狂浪,大风,急流,在这片海桥禁区上建造了一条长达16.34公里的钢铁巨兽。时代大桥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伟大成就,连接了平坦与陆地,改善了平台的交通运输状况,帮助平潭与福州形成了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有助于其脱贫致富。同时,它拉近了大陆与台湾的距离,使大陆与台湾之间相隔了仅仅68海里,有利于实现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互通。实践队队员们都为此深感震撼,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时代发展的成就。
图为平潭时代大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态长廊——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在向导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了平潭北部生态廊道。在国家政府支持下,生态长廊一改从前,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借助自然资源,通过风车进行风力发电,为岛上居民供能。同时,通过美化周边环境,逐步发展景区,吸引众多外地游客。
图为与风车发电合影 王义翔/拍摄
“北港村石头厝——云山苍苍,海水泱泱”
实践队来到北港村石头厝,据史料记载,北港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坐落平潭东北隅,背靠君山,面朝大海,山清水秀,这里拥有原生态的山、石、田、海等自然风光资源。村民安居乐业,当地名宿,餐饮,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美丽的风光使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垒石为墙,红灰为顶。北港村保留了完整的传统石构建筑风貌,石头屋总计241座。石头厝以青色、灰色花岗岩为墙体,屋顶红色和灰色瓦片铺盖,上覆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经过一代又一代北港人的精心守护和匠心营造,石头厝成为了这座海岛一道亮丽的风景,也造就了平潭最典型的古石厝特色老屋。实践队队员也采访了当地居民、外来旅客、国际友人,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来的好地方。
图为宣讲员采访画面 汤越/拍摄
“海坛古城——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实践队来到海坛古城进行走访,海坛古城意在复兴福建本土文化,复兴海洋文明,园区内以中式古建为主体风格,充分糅合了明清两代历史文明的东方院落特色,结合南方、北方的建筑形态,创新运用现代商业核心元素,既保持了传统的古城风貌,又塑造了平潭富有朝气的新形象。水岸、古建与现代商业在此交相辉映,一河、两岸串起五大商业中心,见商、见水、见景,充分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与多元化,确保了城市发展和历史传承的长远协调关系。实践队走访期间,感受到了平潭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视。
图片为海坛古城实践队成员合照 王义翔/摄
“龙凤头海滨浴场——睡意未消渔夜长,勤劳耕海把家养”
实践队来到龙凤头海滨浴场考察平潭渔业发展情况。砂粒晶莹洁白,星罗棋布的岛礁,后有茂密的森林,滩有行车走马,游客在海中可以畅游娱乐,在海滩捡贝壳、踏浪、嬉水,头顶蓝天、沐浴阳光。
实践队遇见的平潭的渔民的时候,渔歌晚唱的夕阳下,叫人忘记时光,和来往人群。他们的背影远远的或隐或现,忙碌的身姿来来去去,偶尔的吆喝与叫唤声都像是一道风景,只能以耳朵静静聆听。他们在海滩上排成整齐的一排,用手牵引着渔网,腰部发力,一个接着一个往后退,将渔网从大海收回陆地,这个过程一直从四点持续到日暮西山,伴随而来的还有渔民丰收的喜悦,一条条肥美的海鱼带着渔民勤劳致富的希望。
图为渔民出海捕鱼 陈嘉敏/摄
图为渔民收网 陈嘉敏/摄
在这四天的走访中,实践队在北港文创村领略“石头盾”独特的风光;在海坛古城品尝平潭的地道小吃;在龙凤头海滨沙滩看壮观的海上日出……尽管夏日炎热,路途遥远,实践队的成员依然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意义非凡,让成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平潭的迅速发展,使队员们进一步的了解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意义。
平潭岛离台湾新竹仅六十八海里,所以平潭和台湾联系密切。台湾免税店在平潭开设、两岸合作举力举办游泳运动、两岸贸易合作频繁。“海峡号”更是联系海峡两岸的桥梁,寓意“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从不被发现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岛平潭是像一只腾飞的“麒麟”。不久的将来,它将以更迷人的风采,招揽来自五湖四海的每位朋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0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