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一种便捷式照明工具,也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在灯笼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新年交替之际人们都会提及灯笼这个词,灯笼每一次的出现似乎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息息相关……
青少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持者、继承者、弘扬者,需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为了加强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责任感,2023年7月11号,岭南师范学院“夏乡星火”社会实践队为广东茂名电白第六中学准初三的同学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手工技巧课,由支教组成员李柔、李宛珊老师任教,主题——“巧手造灯笼,一起邂逅传统文化”。
图为手工老师正在为手工课做准备 罗晓汶 摄
图为手工老师正在为手工课做准备 罗晓汶 摄
为了将手工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联系,两位老师决定将主题定为“灯笼”,希望能在做手工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经久不衰的价值魅力与源远流长的历史纹路。
课程开始后,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灯笼的起源、不同种类以及对应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含义,让同学们对灯笼的认知从日常装饰品上升为文化承载体,加深了大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图为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灯笼的文化含义 罗晓汶 摄
图为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灯笼的文化含义 罗晓汶 摄
图为同学们正在观看不同种类灯笼的科普视频 谢文舜 摄·
做完基本的介绍和科普后,老师们开始为同学们分组并分发制作材料(包括:木筷、卡纸、胶枪)让同学们运用材料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灯笼。
图为同学们在设计制作自己的灯笼 罗晓汶 摄
图为同学们在设计制作自己的灯笼 罗晓汶 摄
图为同学们在设计制作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图为同学们在设计制作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图为老师在指导同学使用胶枪 张品淼 摄
同学们完成制作后,老师们邀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介绍其小组灯笼的设计理念,同学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大胆创新,有的同学将灯笼结合书法元素、有的同学加入了自己喜欢的剪纸、有的同学做出三角形的骨架、还有的同学加入彩灯……虽然每个小组加入的元素不同,可是这些元素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为同学制作的“吉祥灯” 罗晓汶 摄
图为同学制作的“宫灯”罗晓汶 摄
图为同学们正在介绍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图为同学们正在介绍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图为同学们正在介绍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图为同学们正在介绍自己的灯笼 谢文舜 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更是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校园是孕育时代新人的摇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学校园内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抓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血脉之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0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