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学子走进大园古寨,感受千年文化脉络的再次复苏
信用风险管理学院通讯员:袁礼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进一步感受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的深厚底蕴和持久动能作用,7月10日,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赴邵阳市绥宁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古苗寨进行调研,深入感受当地文化历经千年而重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图为大园古苗寨外景
悠悠文脉历千年,积蓄深厚文化底蕴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乘车抵达大园村,在当地村民的热情指引下,团队成员见到了大园村总支委员副书记杨喜华书记。经杨书记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大园古苗寨地处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是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老苗家村寨,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内至今仍保留着牌坊、苗王屋、苗寨老大门、“十一台阶”、三鳣堂、四知堂等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据悉,古苗寨内现存窨子屋三十多座,最古老的窨子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最晚的也是建于清嘉庆年间。“我们这里的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当地退休教师杨章义指着村落向实践团成员们解释道。牌坊前喝拦门酒、背井离乡的子弟们互相对“十一台阶”暗号、杨渊建三鳣堂治学乡里……这些蕴藏在历史中的文化故事为这座古老苗寨更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
杨书记向实践团介绍说:“除却物质文化遗产,大园古苗寨还留存有苗语、苗服、舞草龙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独特的便是插绣”。在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时,插绣传承人之一周元桃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说:“有立体感、永不抽线是我们插绣的两大特征”。始建于宋朝的村寨,历千年经茫茫岁月,这座古寨借着文旅产业再一次焕发熠熠光彩。
图为大园古苗寨正门
牢牢把握机遇,打造优秀文旅产业
据了解,大园古苗寨的文化底蕴以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多位导演选择在我们大园古苗寨取景拍摄”杨书记如是说。经实践团调查了解,《那山那人那狗》、《秋收起义》、《痴虎》、《战火童心》等知名电影曾来到此地取景拍摄,其中由刘烨主演的《那人那山那狗》更是斩获国际大奖。2015年8月,《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五站也把这里作为拍摄地。
“大园村现在的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产业,每年四月八姑娘节的时候,古苗寨游客人次接近一万人次,牌坊前排着很长的队伍。”杨书记介绍道。借着影片和综艺节目的宣传效果,一边不断完善饮食、住宿、讲解等旅游基础设施,一边加强地方习俗文化表现力,同时将影视取景地打造为地方特色,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团队成员从游客口中了解到,这里是平时休闲放松的好地方,不仅有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秀美风光,郁郁葱葱的林木看起来十分舒服。通过文旅产业,积蓄千年力量的古老村落,不断地向外展示着它的魅力。
图为本地导游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故事
紧紧依靠自身优势,开办教育研学基地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教育中传承、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是提高文化自信,增长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实践团从杨书记处了解到,大园村积极与周边中小学展开合作,依托古苗寨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开办研学基地,建立起一批诸如国学堂,四知讲堂等等特色基地。“每年,都有学校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大园古苗寨治学讲课,亲身感受古老村寨的魅力”杨书记向实践团成员解释说。
通过开办研学基地,大园村实现了地方文化在留得住的基础上走出去的目标,大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下的教育振兴。
图为教育研学基地“四知讲堂”
实践团还了解到,大园村还开办了光伏发电产业、包括水稻种植在内的多元种植产业等等产业,形成了文旅为主,农业为辅,其它产业补充的有机结合产业模式。如今的大园村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愈加美好,人文美和生态美不再只是特色,更是产业建立、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了以地方特色推动产业振兴,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