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1日赴枣阳汉城粗布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学习有关粗布制造的技艺,我们实践队员们都积极动手参与,现场呈现出一片融洽欢乐的氛围。
在出发去实践地之前,我就提前查阅了很多关于枣阳粗布制作的故事,得知这项国家非遗文化已经成功打入市场,并且深受大众喜爱。这让我更加期待去了之后会遇到哪些人?枣阳粗布为何如此有吸引力?学习的课程会不会很难让我不适应。
怀着憧憬而略担心的心情,我们实践小分队出发了。来到传习所,首先是队长与当地的传承人对接,我们其他的队员参观传习所,在那里陈列的都是用粗布制作的文创作品,还有老式的织布机,纺车,古色古韵尽显其中。然后,我们就正式开课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很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惑,也会指导我们实际操作。期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之前别的团队来学习的故事,也教会了关注我们生活中未注意到的细节。到了课程结束要离开时,我们团队都依依不舍,老师们跟我们恋恋告别。
图为刘海伦老师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中国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思雨 供图
其实,我刚开始的担心是多余的,老师们都很温柔负责,会用心的对待我们每一位队员,虽然说老师们并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但是老师们会知道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为了学习枣阳粗布文化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认真参与到了实践过程。同样,我们队员也收获颇多:首先,枣阳粗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我们深入学习了粗布的制作过程,知道了最终的作品都是需要一个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程序,每个作品都有背后的故事,都带着传承人的付出。现在我们看到这些作品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它们不是普普通通的流水线产品,而是一件件非遗艺术品,值得我们仰视,值得我们崇高。接着,我们学会了“平凡生活”。刘海伦老师在蓝靛泥染料中添加生石灰和制作型糊染的染糊时,告诉我们配比的比例并不是标准的3:2,而是通过长久的经历,凭借自身的感觉去操作,在传习所里并不是工厂化的规格,很多过程都没有非常标准的程序,关键是传承人的“心到、眼到、手到”。刘海伦老师也真诚的跟我们说,非遗表面上看起来的确实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如此,我们在这个小作坊里每天都在工作,包括我们也在靠这项手艺生活,这也就是我们的平凡生活。最后,我们待人接物更机敏,自身更独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实践,团队的成员并非特别亲密的朋友,性格、生活方式上都有不同,生活在一起必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我们在这几天的实践的过程中加强了友谊,也重新认识了一些朋友的另一面。在与当地人的接触中,我们也学会了小心谨慎,避免被坑,学会拒绝,提前上了一节社会课。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与老师们合影留念。 中国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思雨 供图
总言之,此次枣阳实践对我自身而言很值得,认识到了真正的匠心手艺人,也由衷地感谢它们这段时间的帮助和指导,这段非遗学习经历定会刻在我心中!拾枣阳粗布文化遗珍,彰二师学子青春色彩!(通讯员 王思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6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