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粗布制造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肖红佳

2023年7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成员赴襄阳实践队前往襄阳的枣阳市汉城非遗传习所学习粗布制作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枣阳民间世代传承的-种手工纺织棉布的技艺,织出来的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它选用当地出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材料,采用木质脚踏织布机纺织而成。

在学习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粗布制作技艺有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线、织布、染布……整个过程全由手工操作完成。在传承这项非遗文化的同时为提供了一些岗位,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把握好这项技艺的每道关卡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队员们重点学习的有纺线、织布、染布、用布制成成品等。这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要掌握关键步骤,体会其中的精髓。在开始实际操作前,刘海伦老师会先为大家进行理论教学,从粗布制作的发展历程开始讲起,可谓真是历史悠久。同时还讲到了各种工具的发展演变历程,让大家对每项步骤所使用的工具有了一定的了解。粗布制作技艺每一过程都需要靠手工完成,复杂且时间周期长。

大家都认真仔细的学习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关于实际操作方面,大家最先学习的便是用织机来织布,这一过程看似繁琐,但操作巧妙,“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一梭一线最终构成这布匹,在刘倩老师的细心教导下,队员们都很快的学会了操作步骤。刘倩老师还教了队员们如何纺线,将所搓成的棉条纺成织布所需要的线,两位老师都说这一过程比织布更为困难,且需要更多的耐心,队员们在这一过程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图为刘倩老师教学员织布。

染布也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刘海伦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如何调配染料,染布的几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刘海伦老师现场配制染料,并讲解所使用的原材料以及比例,这些燃料都是经天然的花草树木调制而成,成员们都感受到了这其中的神奇之处。刘海伦老师带“拾遗”队员们实际演练了扎染和型糊染两种染布的方法。刘倩老师教授了大家如何做扎染的造型,刘海伦老师教了大家如何做型糊染的刮板。

最后还体验了用布制作各种各样的作品,刘海伦老师指导队员们做了布老虎和香包,在完成这两件作品之后大家又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了各种特色的作品。

图为队员们的作品展示。

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现今,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更具利益化的行业,愿意从事非遗行业的人不多,因此在传承人的选择方面具有困难。像刘海伦老师和刘倩老师这种一个家庭都作为非遗传承人从事相关行业的十分少,作为非遗传承人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为了维持生活,更多的是他们对这种非遗文化保持着一种热爱。为了更好的去传承非遗文化,要大力宣传非遗文化,学习和推广两位老师热爱非遗的品质,将非遗的文化内涵一代代传递下去。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发展战略,传承非遗技术可以丰富乡村的内涵,提升乡村的文化品味,让乡村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带动一些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餐饮业、文创等等的发展,能提升乡村的发展潜力。非遗也有利于带动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随着近些年对非遗传承的力度加大,更多的文化企业将非遗文化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设计出的产品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蕴含了古老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人使用、收藏的佳品;每道工序倾注了织女们的艺术构思,显现出民间艺术狂放、明快、浪漫的艺术特色,因此,对于乡村振兴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师们的合影。

这次实践中,大家了解到粗布制造技艺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刻感受到这项技艺中每一个步骤的不容易,同时也了解到非遗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是有好处的。队员们将以这次实践为契机,大力传播和发展非遗文化,为国家保护非遗的这项工程中添砖加瓦。同时要运用所学所感,以自身力量积极的投身到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中去,要在这一项项伟大工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好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群策群力,标新立异

2022年7月6日,“秾人向徐周”团队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同时团队将直播带货执行方案进行了细化。关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构建,团队首先查找了国内比较当红的电商……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 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2022年6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深入江…… 刘思辰 程序 狄恩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农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秾人向徐周”团队 第4期简报—

简报秾人向徐周“三下乡”实践团队编第4期2022年7月4日走傍徐周访消息2022年7月3日下午,“秾人向徐周”线下团队和徐周村钱书记和徐经理进行了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钱书记提出了希望我们可…… 刘思辰 狄恩雨 程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武科大“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学思悟践二十大,萤萤星火亮宜都
7月11日上午,2023年宜都市“希望家园·彩虹行动·爱心托管”集中开班仪式在天平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宜都市市委宣传部部长何英、宜都市各级团委书记、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卢文博、“萤火虫”志愿服…
新青年与非遗的完美结合
2023年7月1日至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奔赴湖北省各市区学习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实践的内容有学习武汉汉秀、黄冈宣纸烙画、枣阳粗…
湖北学子三下乡:寻访非遗文化,感悟古色魅力
大学生网报7月3日电(通讯员袁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
山东理工大学麦田助教实践团为积家村齐小团暑期公益课堂开展英语课程
积家村,2023年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麦田助教实践团为积家村齐小团暑期公益课堂开设了一堂英语课程,重点教授音标知识,帮助孩子们掌握英语发音和拼读。这次英语课程由麦田助教实践团的志愿者教师滕一硕老师主…
二师学子三下乡:爱润童心,为爱护航
爱润童心,为爱护航,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重点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传递温暖和爱。6月2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
山东学子三下乡:循声觅道,体悟乡村
中国青年网济南7月3日电(通讯员宋阳阳)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贯彻学习党的精神,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于7月3日到达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薛家村,开启一系列“助老扶幼”活动,志愿者们…
社管学院队伍挖乾塘红色故事,续红色基因薪火
7月10日下午,为挖掘乾塘镇红色历史故事,以文字和视频形式记录与整合乾塘镇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森澜”社会实践队跟随着乾塘中学陈冠儒老师的脚步前往太平村钟瑞英老人…
书香润芳华,阅读伴成长——“情暖童心,筑梦原阳”爱心支教服务团开展阅读课程
为使原阳县鹤立学校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7月10日至13日,“情暖童心,筑梦原阳”爱心支教服务团成员高甜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阅读课程,为学生讲解阅读方法,…
访名企,绘就中医药发展新画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中医药文化更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个人的传承与努力,更离不开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管理学院“奋楫者”暑期实践团队组织小朋友开展大扫除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奋楫者”暑期实践团队组织小朋友开展大扫除活动(通讯员黄湲淇邹怡微彭舒蓝)为推动发扬劳育文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公共管理学院奋楫者团队7月13日于怀化沅陵县筲箕湾镇中心小学组织三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