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苦难辉煌,踏过烟云万千重;百年风雨兼程,砥柱人间是此峰。百年史诗一般的奋斗,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书写在家乡的发展变化之中。党的足迹已延至二十大,改革的春风也吹了近45年,值此新芽破枝之际,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洛洛乡约,溯往寻兴”发展成就观察团组织来自九省十六市的十七个成员深入体验家乡风情、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这一站,观察团来到了信阳市文新茶村,从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切身感受十八大以来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生态·水碧山青
文新茶村地处豫之南、鄂之北、皖之西的大别山区。观察团一走入茶村,富有生机的绿色便映入眼帘。文新茶村涵盖了好几个行政村,几十平方公里的浩瀚茶海一望无垠。十里茶香四溢,一壶春色三分。春天虽过,但东君却好像格外青睐这个如画的天地。偶见的民居寥若晨星般点缀在画卷里,呈现出清新自然的茶乡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信阳是“中国毛尖之都”。如果说毛尖茶是信阳的名片,那文新茶村就是这张名片上亮丽的标签。我们乘着观光电车,沿着绿色的泊油路行驶,穿梭在青翠连天的茶海里,欣赏着茶园风光。
茶园管理严格遵循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村内汇集了万亩有机茶园、信阳毛尖发源地、观日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在第三届中国茶产业T20峰会和生态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文新茶村被评为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代表。
文化·文脉恒新
登上文新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在亭前的“信阳毛尖发源地”巨大石碑。发源碑前思风云,文新楼上话变迁。站在碑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思接千载,怀古览今,无论是大文豪苏轼“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叹,还是“茶圣”陆羽《茶经》中“淮南茶光州上”的点评都是对毛尖茶历史的见证。
茶村内的信阳毛尖茶传统工艺炒制坊通过炒茶大师展示传统炒茶工艺,走进品茶阁内,茶艺师将沏茶、斟茶、观茶、品茶的过程娓娓道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间传播了茶文化精神。用80℃的山泉水冲出一杯信阳毛尖,不知茶叶翻滚散开、上下舞动里沉淀着怎样的文化底蕴。我们赏茶艺,赏的是茶悠远流长的历史;品毛尖,品的是几千年古老的茶文化。
品茗之后,沿着茶文化廊道慢慢品味,听茶农讲述毛尖的前世今生。有武则天毛尖下肚胃病消大喜而建的千佛塔;有满载信阳茶农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敬意,写有“北京,毛主席收”的茶罐;还有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茅台齐名同获金奖的欢呼雀跃。承接千古的悠悠茶韵通过回忆和传承向我们走来。
文脉恒新,茶韵永存。信阳毛尖,萃取着山巅的风云雨露,接续着豫楚的千年文脉,沉淀着新时代中原儿女的精雅文心,塑造着信阳毛尖心容天下的茶人精神。
产业·蒸蒸日上
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茶区生态优势,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茶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信阳文新茶叶公司倾力打造出了文新茶村这么一个茶旅融合景区。茶村在原有的传统制茶工艺里引入了创新科技,毗邻炒制坊,年产500吨信阳毛尖茶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项目实现了从鲜叶原料投放到名优绿茶、红茶产品的生产加工全过程数据可控制、质量可追溯、清洁化水洗、红外线内外多层脱水、三维一体杀青、旋转性静置萎凋的一体化协同,也实现了生产全程茶叶不落地,进出口全程数控自动化。
但信阳的茶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顺利,二十世纪初及以前,信阳茶市场假茶、劣茶横行,茶的品质良莠不齐,更有甚者将川茶充当信阳毛尖进行售卖。茶农们的收入也难以得到保障。后来文新茶叶公司创立,开始以身作则规范信阳茶叶市场价格和质量,先后与8000余户茶农签订农业产业化合同,共建规范化和集约化的名茶生产基地,茶农年收入最多达60万元。又在2008年成立文新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无公害生态茶园基地5万亩,带动3万多茶农脱贫致富,累计增收近10亿元。
信阳茶产业的振兴也少不了政府的支持,2006年,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信阳茶产业市场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之后政府企业良好合作,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以强大的供应链大量收购当地散户茶农茶业,带动了当地不少茶农就业,解决了信阳毛尖茶农的销售难的问题。
如今,在信阳,茶因旅游而弘扬,旅游因茶而光大,两者相得益彰,互为优势。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茶农变社员,文新茶村可谓是信阳茶旅融合新业态的一个缩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0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