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日至 6 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凡人微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西景德镇珠山区开启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在6天的行程中,团队依次前往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雕塑瓷厂、古窑、御窑、何刚工作室、敦煌研究创作中心等地开展实践,了解景德镇瓷文化的发展脉络与传承历史,并针对瓷文化目前的发展模式与转变方式展开调研。同时围绕“景漂”这一群体开展工匠精神新时代样态的调研,了解新时代下传统工匠的坚守与新兴工匠的创新。
新旧共生,同创愿景
千年青花一火成,食尽烟火不染尘。中国景德镇青花瓷艺术凝聚了千年的文化与匠心,青花瓷也因此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成为世界宠儿。其蓝白二色间,象征着民族文化相融合却不糅合,并在这碰撞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从而使青花瓷成为中华之国粹。
“你们看看这件元青花,它的表面纹饰是透出来的,非常温润,如果我能有这么一块碎片,我要激动死了……”陶瓷工匠何刚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工作20年,在带领团队成员走访博物馆时,对瓷器的时代影响、技艺发展、色彩变化展开详细讲解。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对陶瓷工艺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追求,陶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历史长河中的工匠也从未远去,他们活在瓷器上,活在一笔一画的青花中。
在与陶瓷师傅们的交谈中,实践团队还了解到当地在大力发展陶瓷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以旅游反哺景德镇发展的新模式。多年来,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怀揣“陶瓷梦”的人来这里就业创业,他们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景漂”问题推出的“陶瓷创业基地”以及与“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达成的一系列特色合作项目无不提升着“景漂”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窑火千年,古瓷新生
建好国家试验区,传承创新是要义。古窑,正是这个宏伟蓝图下奋楫笃行的践行者。如今,古窑华丽转身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凝聚古窑人多年的心血。
古窑手工制瓷作坊从外面看起来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江南民居,实际是生产瓷坯的场所。坯房的建筑为砖墙瓦顶平房,典型穿斗式木架结构。平面布局十分紧凑。为南来北往,东成西就庭院式的生产场所。夕阳西下,天空染上橙红色的余晖,在古朴的街巷中,古老土坯房里,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恍惚间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年代。
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工业的痕迹,一个个泥坯整齐地站在一行行晒架上,老手艺人们缓慢而有节奏地做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工序。“南方有一石,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勤劳的瓷工和瓷土不停地对话,把一腔温婉情思,揉进一方泥土。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施釉、画坯……一双双手和手里抟出的精神,像水像釉,在洁净的瓷坯上流过。七十二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滴淌着瓷工的汗水、凝聚着瓷工的智慧、昭示着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
过瓷音水榭,轻轻叩响门环,推开一扇古朴的门。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六位身着传统服装的姑娘各执瓷制二胡、箫、笛等乐器,玉指灵动,吹拉敲击,瓷鼓声如洪钟,瓷笛清脆动听,瓷埙如泣如诉,瓷二胡委婉悠扬,瓷萧清润流畅,以及打击乐器瓷瓯、瓷编磬、瓷管钟的叮咚悦耳,如高山流水,如深谷鸣风,让人神清气爽。在流水琉璃之音的衬托下,优美的旋律,声声如磬,瓷器之妙,演绎出别样的天籁。
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等七十二道工序,由老匠人点石成金的手,将一块块泥土变成精美的瓷器。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全身心投入瓷。在这瓷魂热土上,他们不断探索,用匠心开创中国瓷器历史,带领景德镇瓷器走向世界之巅。
这个千年瓷器之都融会了自然与人文之美,让人心驰神往。寻访古窑,实践团成员触摸到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脉络。景德镇具有丰富陶瓷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匠人之心,铸就景德;凡人微光,照亮景德;千年之韵,丰盈景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