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社会,感受社会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淮北作为运河文化的交汇中转站,团队队员在7月14日上午前往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调查工作,详细听取了馆内工作人员与其他游客的相关意见。对在党和国家领导下的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相关考察研究,挖掘隋唐大运河在如今时代中前进的动力,探索运河与当下风光的结合与转型。团队成员将历史与自身所学相结合,探索运河文化的变迁史。
团队成员们前往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对里面的各种文物进行了参观。依次参观了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等各类展厅,深刻地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厅室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各类文物或根据考古复原的文物模型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种类繁多,令人赞叹!
运河无愧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历史古迹。淮北市政协主席陈建华在给淮北博物馆的留言中这样说到,“淮北在隋唐运河段申遗工作中起着代表性作用,增加大运河‘申遗’与淮北市的关联度,进一步做好大运河保护等相关工作,对于奠定淮北市在整个大运河申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意义重大。”在详细地看了各类瓷器和字画后我感受到了段历史所反映的民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淮北市的柳孜遗址,位于通济渠中段。通济渠起于河南荥泽,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1300余里。在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中,通济渠起到了“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的枢纽作用。在1999年柳孜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中,除了发现石构建筑物遗迹和大量瓷器等文物,还出土了8艘唐代沉船,这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展厅里陈列着一艘唐代货船,出土时船头缺损,只留下部分船身,连尾部拖舵总长12.6米。“别小看这个像大扫把一样的尾舵,它在中国造船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胡均说,这种尾舵是原始手握舵到北宋时期垂直转向舵的过渡型舵,实物为首次发现,被古船研究专家称为“淮北舵”,在船舶操纵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
对运河的过往历史进行了探讨,不仅仅探讨了运河开采时的艰辛,运河成功开辟时的喜悦,也探讨了在党的领导下,运河不断被修复,水利设施不断增多。党和国家很好地保存遗址,用于后代历史学的研究。运河也正因为党和国家的得力保护,才能更好的成为淮北市精神文明的象征。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隋唐大运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正挥舞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奋斗史、抗争史、建筑史,走向世界巅峰。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