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十堰市红色精神对车城三线精神的影响,了解三线建设历史,追寻十堰市世代建设者的足迹,6月3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来到来到放马坪。了解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历史,学习三线精神,领略放马坪的独特魅力。
经过30分钟的车程,队员们抵达实践活动目的地放马坪。首先映入队员们眼帘的便是一条长而神秘的街巷以及一面面生动形象的浮雕墙。当队员们迈入这条小巷,就被街巷中间一面极具年代感的文化墙吸引了目光。队员们一路走过小巷,仔细观摩浮雕的每一处细节,从中探寻老一辈们为建设车城而奋斗过的足迹。马灯、老石磨、电风扇、烧柴的灶台、暖水瓶、留声机、黑白电视机等众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巧妙地镶嵌于文化墙上,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令队员们不由地沉醉于旧时光中。
队员们采访了当地村民,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古巷老街度过悠闲的假期时光,放马坪也因其文旅资源不断发展、实现振兴。另外,在游览小巷的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一位老党员,他带领团队队员参观了老兵之家。陈列在老兵之家的有老兵们捐赠的勋章,有老兵们参加战争时所穿过的衣物草鞋以及战争时期老兵们所使用过的兵器模型。队员们怀着无比敬重的心一遍又一遍的观看展柜里的老物件,都被老兵之家中的老物件所深深感动与震撼。实践团队成员与老党员情切交谈,认真聆听他们的工作经历、生活磨砺,感受老党员身上崇高的理想境界与理想信念。同时也从中找到了红色精神与三线精神之间的纽带,三线建设精神因前辈们不惧牺牲的红色精神而孕育,同时也是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的延续。
告别老党员,队员们来到放马坪小巷的尽头——竹壶幽居。队员们询问了当地村民,村民向队员们热情的介绍竹壶幽居,从村民的介绍中,队员们了解到竹壶幽居小游园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基础设施破损严重,昔日游人不断的小游园慢慢变得无人问津,荒废下来。但近年来,在十堰市花果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经多方筹措资金,对竹壶幽居小游园进行全方位修缮改造,打造了一座居民“家门口”的红色主题“口袋公园”。队员们满怀期待的踏入竹壶幽居,里面的景色让队员们大饱眼福,“复活”后的竹壶幽居风景优美,画廊、亭榭遥相呼应、绿树成荫,红色文化呈景路边、汇景成园。队员们认真欣赏着园中的风景,发现园中处处都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标语以及中华传统美德事迹,与园中美丽的风景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队员们认真阅读了该事迹,不由感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精神的根,三线建设也离不开其启发与滋养。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最后队员们来到十堰汽车模型博物馆。跟随讲解员杜伟老师的脚步,实践团队队员们参观了各种汽车模型,这里展出有车模2000多种,包含各种商用车、乘用车、军车模型。据杜老师讲解,所有车模中,最珍贵的是“溥仪龙车”车模和“婉容座驾”模型,是根据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们所乘坐的专车原型所造。杜老师生动的向队员们讲解了二汽建设的“马灯精神”和“二汽”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名称演变以及十堰三线建设的历史。看着一辆辆汽车模型,一幅幅先辈们为中国汽车业建设奋斗在“三线战场”的画面在队员们脑海中闪过。最后,队员们采访了杜伟老师,聆听杜老师对三线建设的理解以及他对三线精神的理解。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放马坪人不顾牺牲自身的利益,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不计个人得失,不提任何条件,不讲任何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精神。
了解了“三线”建设走过的光辉岁月,艰苦奋斗历程和历久弥新的“三线”精神。队员们都纷纷表示,要将从先辈的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动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传承“三线”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